自己最近怎么老是和商代打交道?
看着照片上的玉琮,齐默不禁暗自嘀咕起来。★
齐默知道,商周时期玉琮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
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
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
在玉琮的选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因是用江浙一带的玉石,质地并不纯粹,以青色、青赭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
从现已出土的玉琮来看,除部分保留着晶莹的质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蚀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于同墓所出的玉璧。
而玉琮的表面色泽较均匀,不像玉璧那样存有灿烂多变的块状彩斑。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代至明朝的仿品上,多饰以当时流行的纹饰。
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
然而,伪品玉琮多数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其熟旧的程度更是难以做得逼真。
出土玉琮的鉴定方法有“八察”,包括:察织物纤维痕、察昆虫的虫卵残体、察水渍、察植物根茎印痕、察碳化痕、察驱邪矿物残留、察缝隙及孔洞内充填的碎石、察钻痕。
绝真无疑之古玉,无论沁色、雕工、包浆等均能堪称一流。
“二胖,你说这一次碰巧遇到了六只成套的玉琮,还有可能是从商代传下来的!现在就在羌族的一位老阿妈手里?”
齐默一边问着,眉头也皱了起来,因为听了胖子的介绍,齐默不禁有些疑惑。
因为玉琮做为上古部落和朝代统治者,沿用了数千年的重要礼器,齐默也从没有听说过,有这样一套六只的规制。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套玉琮的用法就值得考究了!
“是啊!我也觉得有些吃不准!”
胖子老实地回答说。
“你说这位老阿妈,祖先还世代做过释比?”
齐默又看了胖子一眼,老神在在地问道。
“这位老阿妈是这样说的!听说释比就是羌族人自古就有的大巫师!”
胖子又一次认真地回答道,担心齐默不太明白,还特意解释了一句。
就齐默所知,“释比”是羌语对羌族民间巫师的一种称呼,它是羌族社会的特殊产物。汉族称为“端公”,羌族不同地区又称“许”、“比”、“释古”等。
羌族因其特殊的历史、生活变迁、独特的居住环境,以及受生产生活方式的制约,逐渐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释比”和“释比文化”,是古老的羌民族遗留至今,一大奇特原始的宗教文化现象。
依羌人观念,视天地日月、山川树石为神,笃信大自然有无数法力无比、威严神圣的神灵治理其间。
受这种民俗信仰的支配,羌人自古好巫,繁生出崇尚祭祀、禳灾纳福、驱疫解厄以及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成套仪礼和民族习俗。
在羌族社会中,年中祭山、祭庙、还愿祈福,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