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桂婶摇头:“我们一大家子,有老的小的,都是乡下人不懂大规矩。你家常有贵人来,若是不小心冲撞了多不好。正是一家人,我不跟你们客气,你们也不用跟我客气。”
她坚持要这样,晏鹤年和王徽没有强留。
常欢一家也在,秋生早就按耐不住想说话,但大人说话的时候他不敢插嘴。
“你们小孩子坐得不耐烦,让秋生带你们出去玩吧!远近几条街,他就是孩子王。”晏鹤年笑着说。
其他小孩子们一听,簇拥着秋生呼啦啦地出去。
要说人生赢家,秋生才是人生赢家啊!
有一个有钱的娘、豪富的外祖家,还常在晏珣身边,被晏珣当儿子养。
双河村的小孩子们还听秋生吹牛……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秋生却是先找出一个箱子给圆圆:“从扬州买的小玩意,送给小姑姑。京城虽然什么都好,玩的东西不见得比得上南边的精致。”
圆圆高高兴兴地接过,又炫耀:“我聘了一只猫,是衔蝉。蹲在那里就一脸严肃的样子,像吃了十八只老虎。”
“你这是什么比喻?”秋生觉得好笑,“你不是喜欢金丝虎?怎么聘了只衔蝉?”
圆圆老气横秋地叹气:“缘分送到面前,我有什么办法!”
她招招手,对一众小孩子们说:“都是大侄子、大外甥吧?我是你们圆圆姑姑。”
“看出来了。”大孩子们看着圆滚滚的小肉团,确实是“圆圆”的姑姑。
小家伙个头不大,辈分不小。
他们吆喝着,一窝蜂涌了出去。
晏珣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见有仆从跟着小孩子们,才放心地走回屋里。
“你怎么还不放心?他们哪天不是到巷子口玩耍?那棵槐树都被他们撸秃了皮。”晏鹤年笑着说。
“我妹妹那么可爱,被人抱走怎么办?”晏珣嘀咕。
主要是,晏珣知道自己近来行事招人恨,怕被人报复。
不仅仅是狗大户的事。
宗室科举就定在三月望日,有资格进京考试的都会提前来。作为一力倡导此事的人,晏珣担心被记恨。
君子报仇,会讲规矩。小人报仇,就难以想象。
阿桂婶又笑着看向晏珣:“我们小珣喜欢小孩子啊,将来一定会是一个好父亲。”
“实不相瞒,现在就有人夸我是好爹。”晏珣得意地说,“我有两个义子,今日都不在。改日他们来了,让您老见一见。不是我吹牛,别人亲生的儿子,都没有我的义子聪明孝顺。”
阿桂婶:……这话不知道该怎么接。
城里人现在都时兴收义子的?
但是想一想,高邮城的人都说汪公子有个义子叫舒尔哈齐,别看名字怪怪的,挺多才多艺。
阿桂婶又觉得,大概这就是读书人的雅好。
“你的风筝做好了?若是坐在这里无聊,就去送风筝吧!”晏鹤年打发儿子。
“往哪家送?”晏珣下意识地问。
“你问我?”晏鹤年瞪眼,“我哪里知道你要往哪家送!”
这个小子,其他方面精得跟猴子似的,偏偏感情的事情不开窍。老子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儿子都……唉,儿子那时候憨憨的。
想到从前的傻儿子,再看看现在的晏珣,晏鹤年又觉得自己不应该太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