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张居正点评。
字写得再好,对治国没有裨益,大明不需要“书宗”、“画宗”。
几个小孩子乖巧坐着,又从仆从手中取来自己的功课,请张阁老点评。
这是他们来的另一个目的。
张居正:……难得的休沐日,还要加班?
面对三双勤奋好学的眼睛,他怎么可能拒绝?
“我先看看,你们若是坐得闷,就到园子里玩吧!”张居正语气随和。
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平易近人的。只是他的果决利落,让人觉得他强势。
晏秋生和王衡坐得住,小朱翊镠心思早就飞了,听到张居正这么说就不客气,一马当先去祸害张家的园子。
听说张阁老家有几棵红梅开得极好,折回去给父皇和母妃玩。
母妃收到好看的花儿,不要生气难过啦!
几个番薯兴冲冲地跑了,张敬修摇头叹道:“晏大人自己不来,却让这些孩子来。现在京城的人都怕这一群孩子,他们去李伟那里,就把李家掀翻。”
一群杀伤力极大的熊孩子,还无差别攻击,亲外祖亲舅舅都不放过。
张居正阅读速度很快,但听到外面小孩子们的笑声,又放慢速度再看一遍。
看着看着他的神色有些微妙。
“敬修,你看看晏秋生和王衡的文章。一些国子监的监生都未必能写出这种文章。”张居正说。
张敬修诧异,父亲平时点评他的文章都是批评为主,原来也会表扬人?
晏秋生只比太子小一天,小小年纪写的文章,如果要论辞藻和典故,当然没法和监生比。
但是文章的脉络清晰、语言质朴,很有唐宋派散文的风范,跟晏珣的文风一脉相承。
从遣词造句和文章主旨来看,是出自孩童之手,不是他人代笔的。
张敬修受打击了。
再看王衡的文章,他不禁“咦”了一声……
“王衡的字?比太子的还好?”
太子殿下是被一群优质教师教出来的,卷心菜中的王者。而众所周知,王衡这几年跟在晏珣身边。
“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他写字已经有自己的风格。他有这样的灵性是最重要的,当然老师的点拨也必不可少。”张居正赞叹。
很羡慕晏珣白捡一个这么有天赋的好大儿。
张敬修更羞愧,觉得自己的年纪活到狗身上了。
……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少年天才,儿子比不上父亲,那不就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多么沉痛的觉悟。
其实他不必那么羞愧,因为另一个时空的王衡,被同时代书法届评为大明书法第一人。
晏珣只是目光精准,把王家的天才扒拉到自己碗里。
文章上面还有晏珣的点评,张居正也仔细看了一遍。
别看晏珣平时不走翰林的寻常路,总爱盯着海外,还爱找张四维洗脚脚……但探花郎的文学修养是有的,批阅学生的文章很用心。
张居正觉得就算自己来指点,也就做到这种程度。
看来不用担心太子跟着晏珣不学好。
小晏老师很有教育经验。
几个小孩子玩够了走进来,朱翊镠怀里抱着一大捧梅花。
抱着花的大番薯,有点像小狗熊了。
张居正顿时不想说话……你把我的梅花树都给薅秃了?!
老夫精心养着这批红梅,想着梅树下烤鹿肉作诗呢,结果全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