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父,终生为父”,平安当过汪家的养子,即使赎身出去,这也是他身上抹不去的烙印。
像当年的徐时行,进士之后才认祖归宗、改成申时行。
平安刚赎身的时候,很执着地告诉别人他是“李平安”,后来发现姓汪有别样好处,就不执着了。
姓晏也不是不行,如果皇帝愿意收他做义子,姓朱就更好。
人一旦想开,整个世界海阔天空。
汪平安喜气洋洋地跟汪德渊一起接待客人。
汪家信守承诺,汪德渊能中举,就在祠堂门口大摆宴席,连城里的狗都有一桌。
汪德渊对客人夸夸其谈:“马恩师说,我原本早就该中举的,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和他有师生缘分!他早就听过我的名字,知道先帝和当今皇上都召见过我!”
“马恩师是翰林,参与修《世宗实录》,跟晏大叔有交情。我以前去京城时,跟着晏哥哥见过他一两回,没想恩师还记得我!”
汪德渊越吹越大声,他爹汪东篱听得额上青筋直跳。
……你说这些话做什么?会让人误会的,你知不知道?
当初晏家父子同时中举,又有无锡籍考生中举人数偏多,导致主考官吴情被人质疑,流传出“吴情却有情”的风言风语。
因为吴情是无锡人,自从那一科乡试之后,朝廷定下新的规矩,乡试主考官也要籍贯回避。
现在汪家兄弟两人中举,汪德渊大谈特谈自己跟主考官的交情……兴奋过度脑子不清醒了?
汪德渊感受到父亲严厉的目光,猛地回过神,补救:“我听恩师这么一说,才想起之前见过他。在京城见过太多的人,一时哪里想得起。我的蒙师李先生临终前说我火候到了,如今真的中举,总算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
说到这里,汪德渊真情流露,不禁哽咽。
老师,你看到了吗?你说我是你的骄傲!
说不定,老师正在跟先帝演《大闹天宫》,先帝适合演玉皇大帝。
汪德渊又哭又笑。
客人们见状,一时也抛开种种心思,纷纷劝慰汪德渊。
李开先在扬州颇具盛名,他都说汪德渊火候到了,必然是真有本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当年同在汪氏族学读书的顾敬亭早已放弃考秀才,而是捐资入了南京国子监,立志要取代汪德渊成为南监首席。
他本来想得一个小三元,跟晏珣看齐。
可是后来发现,小三元什么的,是寒门贵子的理想。他堂堂名门顾氏的大少爷,捐资做监生更有性价比。
现在汪德渊中举,他觉得下一科必然轮到自己。
顾敬亭高兴地说:“晏珣走得最快,现在轮到德渊,下一科必然到我。走的快没什么了不起,走得最远的才是英雄,诸位说对不对?”
“对!”高邮城才子们哄堂大笑。
这个顾敬亭有点意思,从遇到晏珣那一日起,就处处跟晏珣比。
时至今日,晏珣都当上太子老师、独当一面的宁波巡海御史,顾敬亭还要比!
才子们腹诽:说句不客气的话,人家晏大人都未必记得顾敬亭是谁!
顾敬亭只是挽回一点自尊心,随即又对汪德渊和平安贺喜,好奇地问:“晏珣没有给你们送贺礼?”
“要叫晏大人,就算你今年中举明年进士,还是晏大人的晚辈。”汪德渊正色道,“他让儿子来给我送贺礼!那边那个小孩子,就是他的儿子阿衡。”
双河村晏家的人刚好进来,听到汪德渊的话齐齐震惊……小珣有儿子了?
孩子他娘是谁?是猫娘还是神女?
要不问一问说书人老山,也许又有新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