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三的步伐越来越紧,架在脖子上的那个名为高考的大刀也越来越沉重。姚爱军知道自己的下水训练严重不足,只能平日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学校的体育馆做一做陆上训练,保持自己的身体状态。
唯一的利好消息,就是他重生一遭后对他“不离不弃”水感格外的强大,能够在这样的状态下还支撑起自己的动作水平,每周去队里跟训的时候,都能在训练时保持住状态。
为此他的付出也是巨大的。
曾经他知道的“体教结合”都是在一个闭环体系中进行的,有足够的外在条件完成领队、教练员、辅导员、管理人员等的支持配合,才能合理的安排运动员的每日作息。
但在现在,他在校的情况下只能给自己做教练员,跟着学校的正常升学教学来做“辅导员”的角色,剩下的专业方向都借助国家队那边的力量。
这样三方分开,都无法闭环的配合,事倍功半。姚爱军不得不花费成倍的力气来坚持住自己的信念与梦想。
至于其他,他甚至没有时间也不敢去细想。
考上大学后怎么办?现在“体教结合”概念才初生没多久,仍然停留在少部分决策者的案头待讨论。根本就没有实际推动的力量在操办。
他想过找朱曦枫,找到愿意投资的经济力量。然而,自己“已知”的那所第一学府,人家愿意接受这样的投资吗?
就算这一切都搞定,这样的机构,教学资质和参赛资质,有关部门能批准吗?
这一切,姚爱军都无暇顾及。
此时的姚爱军还抱有着十分天真简单的想法。他认为既然历史的车轮“曾经实现过”,那么在人力推动时肯定可以实现的!
好在努力的人总是被命运偏爱一些。
借着亚青赛打响产品品牌形象的朱曦枫,赚的盆满钵满。紧接着就想起了一年前对小兄弟的承诺。既然想做俱乐部,咱们就要做好!
跑商业他熟可体育不懂行啊!但不懂没关系,有人懂就可以了。
姚爱军还在省队借训的时候,都是由陈康平帮他前前后后的照料,朱曦枫自然也在姚爱军口中知道这位教父级的大神,只不过素未谋面罢了。
朱曦枫找上门的时候,陈康平给游泳班的孩子们上课。
朱曦枫连着去了一周,每天都默不作声的坐在看台席的角落里观察。看看这位老教练是否如姚爱军口中说的那般神奇。
眼见为实,陈康平对跳水的热情从未因为时光退去。在那群毫无基础的孩子面前,陈康平循循善诱,训练在他手里变得非常简练通透。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一手打造出现如今的江淮省跳水格局吧!
朱曦枫愿意帮助姚爱军实现理想,但也不是个盲目的人。在确认陈康平是那个可以和他一起挑起这个事情的人之后,他在一天训练结束后,找上了陈康平。
“陈康平陈教练是吗?您好,我是姚爱军的朋友,想和您聊点儿事情。您看方便吗?”
眼前这个年轻人比姚爱军看着大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