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打点,自己又给徐纪文斟了杯茶:“大姐的信一到,连长辈都傻了眼,约束了我们再不能出去鬼混。你且不知,忠勤伯夫人为着你已是卧病在床了。”说罢,又叹了口气。李光凡大伯家的长姐就是徐纪文的大嫂,忠勤伯府的世子夫人,得了这样的消息,自是赶紧告诉了娘家人。
“我娘怎么样了?”徐纪文听了这话面露急色。
“尚好。你下落不明,你娘也不会轻易放弃。只不过吴王盯得甚紧,你还是先别回去了。”
徐纪文听着松了口气。他是家中幼子,母亲最是宠爱,他此番逃出来,最担心母亲的安危,“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费了劲来找你,一来吴王的手还伸不到这里,二来想借了你的名头给我大哥写封信。”
“这没问题,先放心在襄阳城住着,好歹养些肉出来,看你这般,”说着又打量了徐纪文一番,“啧啧啧,哪还有忠勤伯府四爷的派头?”
李光凡家中祖辈尚在,三房都挤在一个屋檐下,年轻的子弟更是没有什么私产,只得找了个僻静些的地方,帮徐纪文租了个小院。元宵节这样的日子,徐纪文也只能独自夹在人群中随便逛逛了。
徐纪文这番事情元姐自是不知道的。三天元宵一闹完,韩先生便带了元姐开始收拾东西,只等出了正月便要搬家了。这段日子也不止收拾东西,韩先生也开始陆陆续续跟元姐讲着光化县城的事。
光化县隶属于襄阳府,有山有水,南来北往的人也不少。如今韩先生有了一大一小两间铺子,又在县城里置了小院,外加些田产,这样的家资也勉强够看了。再加上韩先生好歹是个秀才,以后说不定还有大造化,官家小娘子的女学进不了,商家的却可以托了人进去。等到三月天气暖些,元姐就要跟了县里有头有脸的几家商户的小娘子一起上学了。
女学设在本地的大茶商王家。王家有两位小娘子,一位是王家正经的三小姐,丽姐;另一位是王家老太太家的表小姐,赵嫦姐。王老夫人娘家并不是太出众,只在下边的镇上还算殷实。赵家想和王家结亲,也就是看上了丽姐的二哥。可丽姐的娘,也就是王大太太岳氏却看上了另一家的小娘子,婆媳二人正相持不下。
岳氏看上的小娘子也在学里,正是绸缎庄周老板家的嫡出二小姐,蓉姐。蓉姐确实长的秀丽可人,人也落落大方,很是得了岳氏喜欢。可周家却一门心思想攀上官家,惹得王老太太嗤笑不已。
除了这三位,还有三位,分别出自大织户季家和另一位茶商杨家。季家是嫡庶两姐妹,杨家则是一位庶女。本来季家嫡出的大小姐也能入了岳氏的眼,只可惜她亲娘去的早,岳氏嫌她是丧妇长女,不好和老太太打擂台,便不提这话。
女学里的种种韩先生当然打听了个一清二楚,只不过却告诉元姐些只言片语,让她自己去看去想。
韩先生不忘提醒元姐:“多听多看,少说少做,有什么事解决不了的定要跟舅舅说了,知道吗?”
元姐只听到有六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娘子,便有些神往,乐滋滋的应了。韩先生当然知她想些什么,看破却不点破,此事按下不提。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