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的同学们都发现,本来在研究进度计划表上齐头并进的研究工作,在沈一一的那一行上进展得相当神速,很快就把其他人给拉下了一截来。当然,没有人希望自己是进度条上进度最慢的那一个。因为没有人丢得起那个脸。既然沈一一现在冲得这么前面,其他人也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快步追赶了。
一时间,这个班上的同学们成为了全校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上课最认真,讨论最激烈的那一群人。而在大家分享的研究进度计划表上,虽然沈一一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但是其他同学们也都不甘落后,始终处于你追我赶的态势。大家都已经把学习和研究的劲头给鼓得足足的,整个班级的学风都为之一振。
这样的向上的学习气氛,看在了所有的任课老师的眼中。那真的是喜出望外的。在他们的记忆中,清华有如此向上的学风,建国后只有两个阶段才有。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期。那时人民共和国肇始,万象更新。大家都卯足了劲儿要为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添砖加瓦呢。全国的各行各业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气来。作为最要求进步的大学生群体,清华大学的学生们也被这样的激情所带动而奋发向上着。第二个阶段就是八十年代初期。刚刚改革开放那一阵。恢复高考后不久的那个大学生群体,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如饥似渴地吸引着书本上和老师所讲的那一切,以无比的热情想要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而帮助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振兴中华。
而现在在沈一一的班里发生的这种学业上的突飞猛进,在周边的老师的眼中看来,那就是清华的第三次复兴的前奏啊。系里的老师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样几个让人振奋的年代的感觉。而其他系的老师们知道了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则是眼红得不得了。真的是恨不得把这整个班都给调整到自己的科系去啊,让他们的这种学习的劲头好好地感染感染那些在自己系的老师的眼中有些懒散的学生们。
当然,其实清华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们相比,已经算是用功的那一群人了。他们花在课业上的时间。应该会是其他大学的学生的两倍还多。但即使是这样,在清华大学的老师们看来,那还是不够努力用功。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像沈一一的班上的学生们那样,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样来过。在他们看来,学生特别是有志于科研的学生,应该把有限的生命燃烧在向终极知识真理探寻的荣光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我们的科学技术追赶上与世界顶级水平上百年的差距。
旁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劲头,对于沈一一和她班上的那些同学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此刻的生活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的时间已经全部都用于学习和撰写自己的研究课题上去了。这段时间,几乎每个同学都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出了四五本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参考书目。由于课题不同领域的关联性和相似性,班上几乎把图书馆里这一类的书都给搬光了。让图书馆的管理老师急得直跳脚。而借不到书的同学们则是发挥了自己的周边关系。有的人去北京图书馆,有的人则是利用老乡的关系到了其他学校的图书馆。反正这会儿可能全北京关于这些研究的资料都汇集到了沈一一的班上了。
那些资料借回来可不是装样子的。以现在同学们对于课题的投入程度,那是真正地在“啃”这些借回来的资料。不但自己看,有体会的地方还会彼此把与自己所负责的那个研究部分相关连的其他部分的同学也叫过来,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探讨。这样的教室一下子就成为了类似于国外大学的那种兴趣小组来。而每天放学后的这个专用教室。则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场的seminar。通过了学习和练习,研究和探讨,参与的同学们都做到了教学相长。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中。沈一一所带头决定的这个课题,使整个班级的知识程度在短时间内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
而沈一一也并不只是给予的那一方。实际上,除了一开始她飞速的研究进度之外,在整个班级都被她所带动而陷入了研究的狂热中之后,沈一一自己也被这样一种对于知识的狂热所裹胁着不得不一起前进了。如果说其他同学只不过是借了五本书在身边的话,沈一一自己则是因为自己负责的这个区块的复杂性而一下子借了七八本书在身边。这些书早就把她的图书卡的借书限额给用完了。好在她和老师的关系好,后来又借了老师的借书证,才能又借出不少的其他书。
因为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借书的还书日期的压力,沈一一每天都泡了浓浓的咖啡,给自己提神,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自己借阅的书中的知识。这样的短期强化,一般来说不会形成深刻的知识点的记忆,但是至少有助于沈一一在后期研发的路径上,确定自己的技术要素。
而和她一样借了大部头书来看的还有刘以豪。作为沈一一眼中这个班级真正最聪明的男生,他负责的东西可是不亚于沈一一的那一部分的内容。所以刘以豪的那一部分同样也是很复杂,牵涉的知识面很广。所以刘以豪这些日子和沈一一同样想了各种办法,借了共种相关的书籍。沈一一发现人家天才就天才在真正可以做到一目十行,而且看的速度非常快。每读完一个知识点,刘以豪只要闭目思考个几分钟,马上又可以炯炯有神地翻阅下一个知识点。沈一一和自己要喝了咖啡才以提神记忆的方法比起来,不得不承认,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啊。
不过,不管两人的学习方法上有多少的差异,至少在其他的人的眼中,这两位都可以算得上是班级里的学霸,足以带领大家提前完成这个大家共同决定的重大课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