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社会意识解剖在了电影里。
可以说,俄版的《十二怒汉》已经不仅仅是对司法的思考了,已经上升到了对社会本身的思考
国内也翻拍过这部电影,名字改成了《十二公民》。
这部电影无论在口碑上,还是在票房上,都可以说是《十二怒汉》翻拍的电影中比较差的。
尤其是在票房方面,在国内但是票房爆炸式增长,票房如果不超过5亿就算失败的大背景下。
《十二公民》仅仅获得一千多万的票房成绩,虽然因为成本低廉,最后电影公司没有亏本。
但这么低的票房成绩,也证明了这部电影有多么不受当时国内观众的喜爱了。
决定第一部电影作品就选择《十二怒汉》之后,彭怿辰心里也仔细分析了《十二公民》失败的原因。
其一,就是电影话剧味太重。
因为影片的导演徐昂毕业后就进入BJ人艺,本片启用的很多演员都是话剧演员。
所以这部电影,从演员技巧、语调还是拍摄手法,从头到尾都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话剧感。很容易让观众感觉到虚假。
其二,大大削弱了《十二怒汉》原有的剧情冲突。
因为国内根本不存在陪审团制度审判,所以《十二公民》的编剧只能把剧情发生的原因改为:12个政法大学的大学生家长为了让学生补考顺利通过,配合学校老师搞出来的模拟陪审团审判。
原版《十二怒汉》里,大部分陪.审.团成员都高度重视他们讨论的结果,因为他们的讨论结果可能会决定一个孩子的生命。
但《十二公民》的剧情里,所有陪审员都只是在进行一场模拟考试而已,里面的演员无论表演的多么认真,观众都不可能相信他们有多么庄重和严肃。
《十二怒汉》最成功的因素,在《十二公民》都被大大的削弱,没有获得成功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但和地球时不同,华夏刚刚开始执行的听审员制度,虽然不完全和陪.审.员制度类似,但基本的司.法逻辑却是相通的。
加上当前华夏的电影已经开始推行分级制度了,电影制作者除了不能非议政!治和抹.黑.政.府之外,这种讨论司.法制度进步、不良社会现象的电影已经不用战战兢兢,害怕不能上映了。
心里有了决定,彭怿辰立马就开始行动。
把自己记忆里星旗国的《十二怒汉》和俄版的《十二怒汉》的优点结合起来,然后根据华夏如今的听审员制度和风俗习惯,开始改编撰写他的第一部电影剧本。
——《十二勇士》。
取鲁迅那句: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凌厉的鲜血。
虽然有现成的电影可以借鉴,但彭怿辰毕竟不是专业编剧。
他一边从网上学习编剧知识,一边写剧本,速度当然快不了。
写了快一个月,直到今天晚上,他改编的剧本才终于到了收尾阶段。
最后的顽固分子——那个3号听审员在痛哭中改变了自己的选择、认定被告无罪。
此时,1号听审员默默地推开门,对门外的法院工作人员,平静的说了一句。
“我们准备好了”。
好像刚才这个会议室里发生的激烈辩论并不存在。
所有听审员纷纷穿好外套,在沉默中离开了这个小房间,离开了法院。
镜头跟随着那个一直坚持小男孩无罪,最终说服了所有听审员的8号听审员的背影,一步步走下法院外的阶梯。
电影结束。
没有让人血脉喷张、令人激动的胜利结尾。
没有法官当庭宣判无罪、小男孩重获自由的桥段。
在是十二个听审员完成了这样一件伟大的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之后,一切都回归了平静。
仿佛之前那长达一个半小时动人心魄的讨论从来没发生过一样,仿佛观众们和十二位听审员一起做了一场梦一样。
这种高潮之后巨大的失落感在给人们带来一种震撼和冲击时,也在人们心中引起了巨大的“回音”。
维护这个社会正义和善良的,就是这样最普通的人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