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半山三番感谢之后,才离台,最后还盛情邀请杨奕到他的博物馆做客。
他那博物馆,其实也是小打小闹,主要收藏一些杂件,都不是太珍贵的那种。镇馆之宝也才两三千万级别的宝物。人家一些比较大的古玩店,都可能比他的博物馆强。
杨奕只是跟他说,以后多多交流,接着迎上来第二位持宝人。
令人有点失望,而后的两三位持宝人,带来的所谓传家宝等,都是赝品,其中有一件只能说是高仿品,还算有点艺术价值,但登不上节目组的宝座。
就连观众都有点冷场的时候,上来第四位持宝人。
那是一个妇女,从衣着来看,好像是山里走出来的村妇大妈,非常朴素,而且还操着也浓厚的地方口音,让人听着有点难受。
她带来的,是一个直径拳头大的木筒,周边都是一些雕琢,密密麻麻。
“能说一说,你这件宝物的情况吗?”孙莉微笑道。
大妈想了一会,努力组织语言:“这个木筒呢!我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家里很早就有,我嫁到我老公家后,这个东西我就一直用来量米、量豆子之类。它刚好能装一斤米,还是有点用的。”
在农村,很多老百姓还用着自己做的量杯,用竹筒等等,一杯、一筒有多少,也是比较精准。
巩少芬本来是深山的妇女,可是自从自己丈夫出了事故,变成残废之后,她不得不离开家乡,出来打工赚钱,让丈夫在家里持家看孩子等。
在杭城,她有一份工作,就在这附近做清洁工一个月有两千多,还有一些补贴什么的。这点钱,无论她怎么省,也改变不了家里贫穷的命运。
前些时候,她就听说,这里电视台举办一个节目,关于古董鉴定的。很多人,从家里带来一些老旧的东西,一夜暴富。
得到这个消息,巩少芬那里还能坐得住?赶紧跟领导请个假,回一趟老家,将家里感觉最有可能是宝物的量筒带了出来。
“那你觉得它会值钱吗?”孙莉笑问道。
“不知道呢!所以才拿过来看一看。”大妈的普通话实在忍不住让人吐槽,没有耐心的人,听不出一半。
别看这个大妈是搞清洁的,在这里一点都不怯场,没有农村人上电视的紧张。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的专家帮你鉴定吧!有请汪老师说几句。”孙莉转头看向杨奕他们。
汪建州先观察了一会那木筒,一边看,一边说:“你说是家里量米的,我相信,这都还有米在呢!”
说着,还真从木筒的雕琢缝隙弄出一粒大米,大妈瞬间就尴尬了。
那些观众,都笑了出来,看这大妈,是一个实诚人,真希望这个东西是一件宝物。这大妈委实不容易,一个妇女到外面来闯荡,撑起整一个家。
“这木呢!是红木的一种,具体是什么木材,我也暂时看不出。然后就是说一下上面的雕琢,十分精湛,很繁杂。从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