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两位的行径,都是荒唐对荒唐,而且私生活要多丰富,就多丰富。
相比之下,段宏业、卢筱嘉也是可圈可点,至于张伯驹,这位倒是名声不错,不过学问好,就卢筱嘉的脾气,也就勉强认了。
张学良?
这小子算是哪根葱啊!
东北讲武堂第一?
东北讲武堂是张家开的,校长敢不给张学良第一吗?
除了张作霖的官位超然之外,张学良似乎拿不出任何一点可以炫耀的东西,反正要恶心一个人,卢筱嘉办法有的是。
张学良的脸一下子红成了猪肝色,他在讲武堂每每都是最刻苦的人之一。当然读书嘛,就算是军校也会有妖孽的存在。但是张学良也不是一个认输的人,即便不如对方,也死死的跟着对方的身后。虽然第一,有些夸张了,但是当期学员中,他的成绩排前五是没有问题的。
可就是让卢筱嘉稍微质疑一下。张学良仿佛自己是当期学员中最差的一个,是看在张大帅的面子上,才给了他一个第一。
“您再看看他!”
王学谦不解的说道:“我能有什么问题?”
随后,他竟然警觉起来,上海租界的小报,比后世的花边新闻杂志都离谱,没影子的事,都能写出《金瓶梅》、《玉蒲团》中的桥段来,只不过是因为写文章的落魄文人,根本没办法接触那些豪门公子。只能坐在亭子间的冷板凳上,拿出风月宝鉴之类的书,对照的抄上两段敷衍了事,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王学谦原本以为自己的名声挺不错的,至少他也是有羞耻感的,羞于和卢筱嘉为伍的。
“我能有什么事?”
卢筱嘉得意的道:“子高,没想到啊!真没想到,你还有那段过去……”
“不过先不说这些,张学良你不觉得自己读书很厉害吗?告诉你。这没用,看看这位,正儿八经的庚子生,留洋的博士。你再用功。也没用,你家祖坟上没冒青烟,还没有要出读书人嘞。”卢筱嘉的扭头:“子高,你背一本书要多长时间?”
“报纸上到底说了什么?”
“你先告诉我?”
“十万字的。大概要三四遍吧?”
“啥意思?看三四遍,五六个时辰,《孟子》之类的应该能背下来。”张学良原本以为自己还算是聪明伶俐。很自觉地张开了嘴巴,然后低下脑袋,显然是受刺激了。
不过,王学谦还谦虚的一笑道:“你认识的那个卫挺生,真是过目不忘,十万字的一本书,在他手里最多一个半时辰,就能熟背。”
张学良很快对学习有些迷茫起来,他的教育是源自家庭教育,张作霖还会请一些家庭教师,来拓展张学良的眼界。而张学良因为是长子,本来就大一些,而且懂事也比较早,所以表现的一直可圈可点,至少在张家同龄的几个儿子中,他是最优秀的。
不过,张学良还是有些不甘心,他抬起头,问了卢筱嘉一句:“你背《孟子》要多少时间?”
这个问题让卢筱嘉无比的纠结!
首先,他是从十岁开始读书的,有点晚。没办法,打小他就在乡下生活,卢永祥那时候领兵在外,家里也没有一个读书的氛围,那么就玩吧!
后来十岁开始读书,到十六岁,卢永祥已经可以确信卢家绝对不可能出读书人。这中间六年时间里,《孟子》他确实背过,还背诵了三年,他怎么有脸说,一本《孟子》他背了三年还没有背下来?
“不说读书的事,说多了,岂不是让你绝望?”卢筱嘉似乎像是一个傲视群雄的大人物,乜斜的看了一样张学良,之后才开口道:“大公子,在生活上要不羁一点,你逛过窑子吗?”
这个问题让张学良很紧张,这样的表情就出卖了他的内心。
卢筱嘉看了一眼王学谦,这让张学良有些好奇,毕竟他才二十岁,装出来的大人样,实际上心性还是非常容易走神的。
难不成王学谦堂堂博士,也喜欢这个调调,也去过?
张学良一直认为,军人去逛窑子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没老婆。但是世家大族的公子,在没有结婚之前出入风月之地,容易被人指指点点。小声的问:“他难道去过?”
卢筱嘉故作神秘的一笑,一开口,却颇有些让人失望:“这个我真不知道。”
随后却含笑道:“不过我知道,这位差点和广州的孙文成连襟!”
“孙文?临时大总统的那个孙文?”
“还能有谁?”卢筱嘉不屑道。这要是小人物,他也不屑去说啊!
王学谦这才明白,确实有小报记者败坏他的名声了,这下子火气顿时涌上心头,杀气腾腾道:“卢筱嘉,不要说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