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落魄的蒋志清,顺着弄堂一直往外走,不知不觉之间,走到了黄浦江的边上。
看着不远处江上的轮船,冒着滚滚黑烟,海鸟围着船上下的飞翔,就像是穿梭在暴风雨中的乌云里,汽笛嘹亮,鸟鸣悠长。
看到这一幕,蒋志清忽然想到了他当年离开上海,去日本求学的时候。那时候站在码头上的应该是母亲和那个女人。在心里,他实在无法承认,那个比他大了5岁的女人,是他的妻子。
尤其是,连字都不认识的毛福梅,缠足,生活简朴,没有多少见识,整天惦记着家里的鸡鸭和院子里的羊和猪。
这让一心想要成为大人物的蒋志清如何能够喜欢的上来。
如果说,大儿子是他母亲逼着他和老婆同房后的产物,那么在蒋志清的心目中,这个大儿子甚至还不如苏州小妾家养的过继的二儿子。而这个过继的二儿子,正是戴季陶在日本的私生子。
回想起母亲和妻子在那年匆匆赶来上海,给他带来了去日本的旅费,深怕他伤心似的,还不敢告诉他家里头已经开始变卖家产了。
在这个时代,变卖家产已经是走下坡路,破家也不过是一念之间了,在乡里乡亲之间,是要被抬不起头来的。更重要的是,相信故人并没有离开的国人坚信,祖先会看到不肖子孙的行为,并在天上暗暗催泪。
心中有种难以言说的痛苦,他甚至想要飞奔去家乡,就此终老山林,这辈子也出来了。
革命,财富,事业,都他妈见鬼去吧!
蒋志清失魂落魄的目光呆滞,不过这种场景在这几天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了。很多人不理解。这些天到底怎么了,黄浦江边上跳江的人,就像是清晨鸭子下水觅食似的,一个跟着一个,一点都没有要间断的意思。
路过江边的,似乎也知道,蒋志清接下来的一步该怎么走。
都远远的躲着他。
其实不是路人冷漠,而是跳江的人实在太多,一开始还有人劝。但心存死志的人,哪里是那么好被劝解的?
再说了。破产,负债累累,不跳江,这钱谁给?
其实跳江要比跳楼艰难的多,主要是不太容易死。不像是跳楼,看着天国的方向,纵身一跃,一切烦恼都没有了。可是上海滩的楼房确实不多,这可是1920年末。上海最高的大楼是《字林西报》。也就是上海人习惯成为亚细亚大楼的高层。
但也不过十层楼。
而且这些大洋行,银行,跨过公司专属的大楼,怎么可能让一个陌生人进去?
所以。对于想死的破产者,只能爬上三四层楼房,不过这个高度,对于跳楼来说太低了一些。跳楼的结果是伤残率百分百。但是死亡率太低,还不到两层。
很多不开眼的家伙,想死没死成。却体会到了身不如死的滋味。
不知道什么时候,蒋志清的边上也站了一个人,不过对方可比他准备的专业的多。麻绳,石头,一样都不缺,还有一脸决然的勇气。蒋志清等到发现身边默不做声的站了一个人的时候,也被吓了一条。吃惊的看着眼前这个,脚上拴着麻绳,打上死扣,手里捧着石头,站在江堤上,脸上多少有些文气,看上去和他差不过年纪的人。
穿着倒是不错,就是看上去很多天没有换洗了,显得有些脏兮兮的,不修边幅。
不过让蒋志清诧异的是,对方的眼神竟然冒着感动的神色,似乎想要在他的身上寻找勇气和安慰。
这让他纳闷了,心说:“怎么回事?”
“兄弟也是同道中人。”对方一开口,就像是当初回国后,准备辛亥革命时候在茶馆街头和同志对暗号似的,弄得他一头雾水。不过,蒋志清从善如流的随大路的性格,顿时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对方顿时脸上露出一种轻松的表情,看向蒋志清的脸色也变得更加的柔和起来,不过说话总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