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大人起身迎庄曜玥。
二人说了些寒暄的话,也便开始进入正题。
“大人。”庄曜玥盖上茶盖,目光清明的看向县官大人。“您与庄某人所说之事,庄某人,却只能拂了大人好意。”
县官愣住。事实上,虽然不可能,但他也存了几分担心。毕竟,这事庄曜玥并没有立刻应允下来,没想到,担心成真……
县官默默开始想着如何跟庄守心交代此事。县官隶属下三卿天明,实际上就是一个六品浑官。当年依靠科举考试,分配七品,至原县令辞官,这才得了推荐,升至六品。他之所以一直不敢与庄守心麻烦,就是因为庄守心是上三卿宝熏门客,而自己,因为当年的七品,连天明中人都未曾拜见。
他只是官场中一个被人忽略的小人物,仅此而已。
他没入过天明,只是偏安一隅的当了个小县令,靠着多年的经验,掌管着这一处地方。实在不想去和京城权贵打交道。
庄曜玥对着里正,可以跪下推辞。但对着县令,却硬气得很。坐在座上,丝毫没有挪动的痕迹。话也说得极其平淡,好似在谈天气一般随和。
“庄秀才,我见你也是个难得的人才,这未来,举人考试想必也是稳操胜券,你又何必,自阻前程?”或许是因为许夫子的肯定,县官对庄曜玥也多了几分惜才之心。“这为官之道,贵在变通。或许,你只觉得这事不碍,但要知,往后走在哪,还是要上头人说了算的。”
县官大人觉得自己说得已经够通彻了,但他万万没想到庄曜玥是个死心眼。
“大人,我庄某人有几分本事,心里头还是掂量得清楚的。庄某人没什么志气,想必,与那上头人,也没什么同道可言。”
县官气极,终是说了狠话。“庄秀才,你若如此不识好歹,这推荐信,本官也不会落笔!你且走罢!”
县官起身拂袖,庄曜玥心知这事多半也就这样了。这才起身告辞。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佩戴玉佩,也或许是因为心底还是留有不甘,庄曜玥一不小心,起身时不留神扯了玉佩,慌乱间还打翻了茶杯。
县官也连忙看过来。
“令大人见笑。”
庄曜玥对自己的表现懊恼不已,茶水本就烫,好在茶杯没有落地。但,也没什么‘好’。他适才的风度,都被自己的一不小心给抹去完了。
尽管如此,庄曜玥还是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扬子宁给的玉佩,不是一般的普通玉佩。大抵为官人之间,都有一个流传。天底下最好的佩玉,就是当初扬子宁手中的一块。倒不是说此玉有多贵重,而是在于它的来历。
当年,扬子宁大寿,下有寒门门客送礼,得一璞玉,亲自献上。先帝取笑此玉简朴,想以贵品宽慰,被扬子宁婉拒。
此后,扬子宁将此玉穿洞随身携带,日日亲自打磨,终成一块佩玉。
先帝感叹扬子宁坚毅,特命人为此玉绣纹,再以进贡红边紫光丝线穿洞,赐名为‘不骄。’
但关此玉,县官还知道一个说法。是他偶尔听闻的。这听闻对象,便是两年前来找他帮忙的学监。学监当时感叹扬子宁成就,偶然说得此玉。此玉其纹路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四角对折,便是一只仙鹤。先帝以鹤寓意扬子宁,盼其年岁长久,又以仙字,断其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凰。
据传闻此玉虽不算价值连城,但色泽通透,四季清凉。
县官本不该认得此玉的,偏偏学监当时醉酒,一时兴起又给了鉴定之法。话说此玉从先帝处再回到扬子宁手中时,扬子宁还满是不喜。抱怨本想打磨些什么,却被坏了意境。竟一怒之下,将此玉丢至榻上。还好立马醒悟,玉也只是稍有磨损。
但也因此,扬子宁不敢再随身携带此玉,担心被先帝责罚,便将此玉对外宣称珍藏。从此以后,官场众人再不见扬子宁佩戴玉佩。便将此玉比成扬子宁门面。都传,若不是扬子宁赞赏得肯之人,绝无再见此玉因缘。
玉破损的地方,正是穿洞一侧,恰好,将仙字抹去些许。
庄曜玥这一番手忙脚乱,刚好就把茶水倒在了玉佩之上。这玉佩本就是秦叶子送他的礼物,庄曜玥宝贝得很。
庄曜玥捧着玉佩,一点点拿掉上面的茶叶,心中懊恼万分,还用袖子擦拭了几下。或许是因为庄曜玥的表现太奇怪了。县官便多看了两眼。
这一看,就看出了名堂。
“你这玉……好生奇怪,能否与本官端详?”
庄曜玥诧异刚刚还给自己脸色的县官,现在又突然找他搭话。他万分不愿,却还是解下玉佩。“只是一件寻常俗物,让大人见笑。”
就算庄曜玥曾经到书院里读过书,但这辈子,没见过什么大官,更别说他人的为官之道。
在庄曜玥看来,这当官的,还只是他们寻常百姓所说的,难伺候。他宝贝着秦叶子送他的礼物,也看得出这玉应该值些银两。可若县官污了去,让他以此交换推荐信该怎么办?
虽然,这玉可能真值不了多少钱。
面对着秦叶子送的礼物,庄曜玥满脑子的阴谋论。想着推荐信不换才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已经被庄守心骗过一支毛笔,怎能再被骗一次。
县官大人拿着玉佩,怎么看怎么觉得奇怪。但他又不敢声张,不敢确认。
如若这是真的,那一切可不得了。
想来也不是没有可能。世间哪有这么多的巧合?刚好,学监就是扬子宁的同窗;刚好,学监书院的两个学生都是乡试榜首;刚好,学监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他为了庄守心忙活;刚好,这庄守心一回来就让他办庄曜玥的差事;刚好,学监句句不离扬子宁……
难怪!无论是庄守心也好,庄曜玥也好!都需要一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家世。
庄守心离开仅仅两年,就已经是翰林之首。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