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占斯沃博德内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俄罗斯妇女和老人,也帮助往战壕运送物资,组成了抢救伤员的担架队。

    斯沃博德内城并没有城墙,俄军在斯沃博德内城四面都修建了3道牢固的工事,13日中午12点3o分,定北军第十四师的炮兵开始向斯沃博德内城的东、南、西3个方向的俄军防守阵地进行炮击。

    炮击足足进行了3o分钟,虽然俄军阵地也挖了不少防炮洞,但是面对数量加起来达到5万人的俄国士兵和俄罗斯青壮年平民还是杯水车薪,以至于3个方向上的俄军被炸的损失不小。临时召集起来斯沃博德内城的俄罗斯青壮年平民更是在这种饱和式的炮击中,差一点崩溃。

    炮击停止的1点整,十四师的3个旅同时对斯沃博德内城的东、南、西3个方向的防守阵地发起了猛攻。

    阵地上的俄军对定北军的进攻进行了顽强抵抗。俄24军9o门75毫米的野炮,也对定北军进攻的步兵开始了炮击,但是随即遭到定北军炮火的覆盖性炮击,把俄军的炮火打哑火了。

    没有了俄军炮火的干扰,定北军自己的炮火又随时给步兵提供支援,让3个旅的步兵攻击非常顺利,负责东面攻击的141旅。在第一次冲锋的时候,就冲进了俄军的阵地。和东面阵地的俄军展开了白刃战。

    141旅的定北军官兵,在近距离白刃战中,发挥了近距离火力强的优势,很快阵地上俄24军的正规军。和俄罗斯青壮年平民组织的武装,就抵抗不住定北军的攻击,退往了斯沃博德内城内。

    随着东面阵地的丢失,俄军南、西2个方向的防守阵地,也先后在定北军的攻击下丢了,败退的俄军都退入了斯沃博德内城内。

    俄24军的军长叶梅利亚诺维奇对外围阵地丢失的这么快感到十分震惊,他马上命令退入城内的士兵和平民武装,利用斯沃博德内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房屋。抵抗定北军,同时把北面阵地上没有遭到定北军攻击的部队,也调入了斯沃博德内城内。不甘心失败的叶梅利亚诺维奇,准备在斯沃博德内城和定北军打一场巷战。

    定北军围三阙一的战术没有成功,不过也只给攻击的第十四师多了一点麻烦而已。

    定北军第十四师的师长余利臣,接到前线部队的报告,知道俄军想要在斯沃博德内城打巷战,轻蔑的笑了笑。命令3个步兵旅进入斯沃博德内城后,稳扎稳打。一点点压缩俄军的空间,发挥定北军巷战的特长,尽快解决斯沃博德内城内的俄军。

    林大鑫认为现在的战争模式,巷战是避免不了的,为了减少巷战中的损失,林大鑫让定北军各部特别增加了巷战的训练,练习巷战中的防守,和巷战中的进攻,使得定北军各部对于巷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

    加上定北军单兵火力的强大,林大鑫甚至敢对着全世界的各国陆军宣称,定北军巷战无敌!

    第十四师的3个步兵旅,从3个方向对退入斯沃博德内城内的俄军士兵和俄平民武装发动了攻击,俄军士兵和俄平民武装按照24军的军长叶梅利亚诺维奇的命令,分散到了斯沃博德内城的每一条街道和每一个房屋,而定北军的士兵则以班排为战斗单位,逐一清除前进道路上每一个房屋的俄国守军。

    1个排的3o余名定北军士兵,对一栋面积不小的2层小洋楼进行攻击,这栋小洋楼内有25名俄国士兵,和2o名拿着武器的俄国平民。

    小洋楼内的俄国守军,把步枪从窗户伸到外面,向冲过来的定北军射击,阻止定北军官兵向小洋楼靠近。

    这个排的定北军官兵找到附近的掩体,和小洋楼内的俄国守军开始对射,这个排的排长回头大喊道:“枪榴弹,上!”

    听到排长的命令,3名枪榴弹手,把3支枪榴弹发射器对准了小洋楼的窗户,“砰?——砰——砰——”三声,3枚枪榴弹从小洋楼的窗户打进了小洋楼内,把小洋楼内的俄国守军炸死了一大片。

    3支枪榴弹发射器又向小洋楼内发射了2轮枪榴弹后,这个排的排长喊道:“机枪压制敌人火力,1班上!”

    随后在机枪的掩护下,1个班的1o名定北军士兵迅速冲到了小洋楼下面,然后1o名定北军士兵先向小洋楼内投掷了手榴弹之后,才冲进了小洋楼内,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过,冲进小洋楼内的定北军班长从窗户探出脑袋喊道:“排长,全部击毙,没留活口!我们班1死1伤!”

    排长喊道:“留下2个人把伤员送到城外,其他人跟我继续向前进攻!”

    这个排的定北军,以1死1伤的代价,就消灭了小洋楼内25名俄国士兵和2o名俄国武装平民。

    俄24军的军长叶梅利亚八零后少林方丈之鱼。

    叶梅利亚诺维奇也在他的指挥部内被活捉,远东地区的重镇斯沃博德内城至此落入了定北军手中。(未完待续)

    <b></b>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