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张杨在这家药店买了四瓶盐酸莫嗲丁5号注射液和三个疗程的6盒口服药,花了不到2000块钱,其实,张杨买回去一点用处也没有,但是他有钱任性,这么好的东西不买点放着他感觉自己吃亏了。
当张杨提着塑料袋回到病房时,他的午餐早就摆在了床头柜上,盒饭钱是同病房的患者家属帮着垫付的,张杨赶紧把钱还给人家,并一再表示感谢。同病房的病友告诉张杨,刘医生来找过他,说是住院押金不够了,让他马上续费。
张杨自己估算了一下,瑶瑶帮他交的2000元应该早用光了,光昨天上午的手术费就应该不止这点钱,而且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医保,所有的费用都需要他自己掏腰包。
吃过还算丰盛的盒饭,仰面躺在床上和二床的老男人聊了一会,就到了1点半医生上班的时间了,张杨下了床,先去一楼住院部续了一万元医药费,然而又坐电梯回了十七楼,去医生办公室找他的主治医生。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华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催生了一个要人命的潜规则,比如,当病人押金不足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性被医院中断或者拒绝治疗,尤其是需要高额治疗费用的病患,这一点非常让人诟病,作为一个**主义国家,医院的公益性和救死扶伤的责任不应该就这样被他们扔进了垃圾箱。
刘医生三十多岁,身材魁梧,身高接近一米七五,但是千万别搞错了,她是个女人,而且是有一副好面孔的女人,性格温柔。
在张杨软磨硬泡下,刘医生给他开了一张CT复查单。然后,张杨在地下一层的放射线科排了近一个小时,这才把检查做了。之后,他也没急着回病房,而是在院内花园小亭里和几个大姐大婶扯了半小时蛋,才溜溜达达地回了十七楼。
在路过医生办公室时,张杨看到刘医生的电脑桌前围着好多穿白大褂的医生,其中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男人坐在刘姐的坐位上指点屏幕上的一张影像片子,嘴里滔滔不绝地向众人讲着什么。
张杨好奇地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要听听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也是闲着蛋疼,没事可做,否则也不会在院子里和大姑娘小媳妇们聊半个小时了。
“小刘,你给他用过什么药吗?”
白头发老男人问站在他左侧的大个子刘医生。
“没有,我是按治疗方案下的药,和其他病人没什么两样。”
“手术中没发现特别之处?”老男人又问。
刘医生回忆了一下,摇头道:
“因为他的断骨处没有碎屑,断茬复位后就没使用固定钉。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噢,对了,手术中他出血很少,是平常人的三分之一左右吧。”刘医生很确定地说道。
“说明他的凝血功能很强!”
白发老人自言自语道。
“我想应该是吧?但是血相中的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并没有增多。”
白发老人皱起了眉头。
他叫于文,二院骨科的主任,医科大学二级教授
“于主任,有没有可能是病人自身体质的问题?比如,有利于骨质愈合的特殊基因?”
站在于文右侧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医生双目放光地盯着显示屏上的CT影像,语气郑重地说道,她是骨科副主任,医科大学的副教授。
于文暗中点头,其实他心中也有这方面的怀疑。
要知道,这个病人的治疗方案是经过他审定的,如果是在该方案的治疗下病人以神速痊愈,那么这就有得玩了,如果把有关治疗方案细心地总结出来,比如,从中发现一些特别的地方,就有可能成为一项创新的医疗技术,这足以让他成为国内骨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即使退一步说,张杨锁骨的神速愈合是出于他自身的原因,那么发现一例骨质可以自然快速愈合的样本,也是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许假以时日就可以从张杨的身上揭开骨质快速愈合的基因机理和秘密。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抓住了,找到了控制骨质愈合的基因密码,自己毫无疑问会成为国内骨科领域顶尖的存在,甚至成为全球顶尖的骨科专家,而基因医疗技术正符合现代的潮流,这里蕴含的经济利益可大了去了,也许该基因专利转让费就可以买下整个医大二院。
就在于主任遐想时,围成一圈的七八个医生也是议论纷纷,几乎一致赞成郑主任的分析,他们心中也是热血沸腾,光明的前景在向他们招手。
这个世界虽然医药科技很发达,但骨科医药技术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使骨科医疗技术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如果他们发现了这么一个样本,其意义将无比重大,如果再能揭示了其机理,将足以改变骨科医疗技术落后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