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从而达到固本培元,强身健体的作用。
人体经络众多,所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流,络脉是支流,而经脉就有主要的十二正经,以及奇经八脉,络脉更是数不胜数,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则是纵横交错,如网一般遍布全身。
一人想要修遍全身所有经络,这基本就是办不到的,所以只能挑选一些主要的经络来修炼。
童生修炼,主要修炼的就是十二正经,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而新晋童生在文庙接受洗礼,所得的炼体诀,只是一个粗浅入门功法,修炼的是十二正经其中的四经,修通这四经,就是一个正式的三品童生,否则现在还是不入品流。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这修炼的大道功法,不可口口传授,只能通过文庙传承,文气灌顶是关键,没有这一步,就无法登堂入室。
当然事无绝对,有大学士神通者,可以以大神通开启窍穴,传授炼体诀法门,替代文庙之灵的作用,不过这需要耗费很大的气力,寻常人家,谁能请的动大学士干这费神费力的事。当然更高级别的修行,以大学士之能要想行这文庙灌顶之事,那也是力有未逮的,那修炼就真的只能依靠自己,谁也帮不了忙了,所以科举才是正途。
现在江云作为新晋童生,就得了这粗浅的入门炼体诀,可以开始修炼这十二正经中的四经了,能够把这四经修通,就有了三品童生的位格,而现在,他还只是一个新晋无品的童生而已。
修成三品童生之后,若要继续修行,这炼体诀法门就不是能够平白无故得到的了,需要向文庙之灵献祭,得到文庙之灵的认可了,文庙之灵才会传承更深奥的修炼法门,而文庙之灵看中的祭物,没有别的,就是凝聚了献祭之人才气的诗文辞赋罢了。
所以读书之人,有了功名位格,也经常要到文庙中走一走,在文庙前焚烧自己的文稿诗卷,祭祀文庙之灵,积累“文功”。
当然这文稿诗卷有好有坏,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滥竽充数的,若是献祭的文稿诗卷过于庸俗不堪,有可能不但积累不到文功,反而起了一个相反的效果,引来文庙之灵的厌憎,那么就休想再从这里得到修炼法门的传授了,若是不能扭转文庙之灵的厌憎,那么此人能做的,就只有更换门庭,换另一处的文庙从头开始了。
很显然,献祭之人所献祭的文赋越是文采出众,气韵十足,就越能得到文庙之灵的认可,积累更多的文功,日积月累之下,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到文庙请求传承更深奥的修炼法门了,若是文庙之灵认可,传一些另类独门秘籍也不是不可以的,除此之外,并无其它捷径可走。
这些修行上的常识,江云也知道了解了,得知了解之后,他倒是没什么担心的,以他所有的某朝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这向文庙献祭,积累文功的事,还算什么事吗,根本就不算事,他只要按部就班的修行,献祭,再修行就是了。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所限制的,他现在只是童生功名,即使献祭再多,积累文功再多,也只能得到修炼十二正经的法门,如要想修炼奇经八脉,以及更多,只有得到秀才,以及更上的功名才行了。
江云现在就静静的待在院子中,依着文庙之灵所授的入门炼体诀,心念一动,浩然之气从气海飞射而出,进入手少阴心经,开始在经脉中循环往复流转,打通淤塞,淬炼气血。
修炼之道,由浅入深,有从低到高的阶段。读书人正心诚意,感悟天道,明圣人之言,温养浩然之气,都需要勤学苦读而来,但有没有捷径呢,才学无捷径,只有靠勤奋苦读,在真正金榜题名之前,大部分读书人都是花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明经悟道上,修行只是一种辅助。
才学无捷径,只有勤为径,但这修行还是有捷径的,可以借助外力之用。
何为外来之力?这天地间,江山代有才人出,虽然形神已杳,但依旧遗留有浩然之气在世间,若是能够引这些前辈高人遗留之浩然之气入体,淬炼己身,无疑是事倍功半,大有好处的。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沧澜大陆,自文道昌盛以来,已不知经历过数万载的岁月,不知有多少王朝兴盛崛起,又有多少王朝陨落消亡,其间不知出现了多少的天赋异禀,惊才绝艳之辈,才人数不胜数,才气充乎天地间,也数不胜数,但要为己所用,却也不是这么容易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