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董平安又担心地问道:“爹,那你问了束脩怎么收的没?
董板山回想起在夫子家的时候情景,心中暗赞夫子,不愧是读书人。笑着答道:“他说了半两银子呢,因为一年收一次,你们是下半年去,就收了一半的价格,你兄弟们就一两。”
董平安听了心想还好,一两银子他平时多忙点应该成,下学后多在家做点事。
董板山又说这段时间学堂也放假了,都在忙割稻子插秧呢,后天开学。得自备书本和笔墨呢。
董如意就知道了这里学堂里也有农忙假。欢喜地拍着巴掌,笑道,“正好,明天我们去镇上卖凉粉,到时就去书店去买一些回来。”
董平安见父亲还没有说到他关心的的问题,急的汗都出来了,连忙又追问了句。“爹,你记得夫子说过要买什么书吗?”
董板山抬头想了想,见到儿子一脸的急色,也不捉弄自己儿子了。“夫子说启蒙用千字文、三字经。”
“也不知道要多少钱?”董平安皱着眉头,拿着手指在算着。已经完全掉进钱眼里了,死劲想着钱要花多少,花多少了,让家人怎么办?
董如意看到董平安的躺下,安慰道:“一样买一本就够了,到时你们俩共用。而且,哥我们卖荷叶就赚了将近一两,加上陈掌柜赏的就有三两,可以给你们当学费了。”
董平安听了高兴地连连多谢。
董板山脸色一下子就不好了。觉得失去了自己的当家人的作用,怎么能让女儿赚钱养哥哥弟弟读书呢?这是他的责任好不好?心中却在想着如何赚钱了。
“如意啊,你赚的钱就不要花了,这些钱该我花。”
其他几人看到他的样子噗哧一笑,让他的脸更可见度地红了。
刘氏看自己的手也好的差不多,只要不干这重活都没有问题,“明天我也去吧,卖的是吃食,你们几个孩子我也不放心。”兄妹俩也觉得好,明天要买的东西也多。
董平康想起以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情景,别提多美了,兴冲冲地问道:“爹,那我们是不是还要有个书箱?”
董板山连忙应好,书箱自己没有做过,他只远远见过村里上学的孩子们背过。都是木头或者竹子编的的小箱子,还有两个带子,方便背着在肩膀上。
“明天我去前山砍些竹子回来,找村里的蔑匠给你们做两个,到了后天保证能给你们背上。”
莲花村后山都是松树林和灌木丛,前山的种类更杂些,比较多的是竹子,还是那种毛竹又高又大,有些长达三四十米,村里人就喜欢砍回来编制常用的东西。像是装东西的箩筐,簸箕,晒谷子的晒垫,床上的席子,坐的凳子。
有了需求,村里也出现一种职业,就是篾匠,很多精巧的东西就要请他们上门制作。自己去山上砍好竹子,把篾匠请回家做,除了有工钱,还要提供伙食。
这个职业在村里也是非常吃香的一个职业,你看谁家不需要这些东西啊,平时上门干活,不需要日晒雨淋,有个不错的工钱,还要好吃好喝地供着。到了农忙时,又能下地干活,多好。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