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香港演艺工作人员片酬畸高,主要是指那些卖座导演和当红影星。±
比如王经导演的片子经常热卖,他拿到导演片酬不仅高,而且往往拥有票房分成;又比如刘德桦虽然在香港名气不是最大,但他在台湾却红得发紫,所以他现在的片酬拿到了800万,直追周闰发、周星池等人,甚至超过了许贯文、许贯杰兄弟。
至于那些二三流的导演和演员,虽然收入也比以前明显增多,但那是因为港片繁荣的原因,这些人拿的片酬还是比较合理的。
台湾片商抱怨香港演艺人员片酬太高抬升制片厂成本,但他们其实自己也有责任,因为港星的片酬就是这帮家伙给哄抬起来的,现在想收却收不住了。
在另外一个时空,双方第二轮谈判关于片酬问题的结果,是让向骅强作为召集人,从中协调香港演艺工作人员的合理片酬。但即便以向骅强的帮会大佬背景,协调起来同样是不了了之,你管天管地还能管人家赚多少钱?
双方唇枪舌剑的争论一阵,香港制片商一个个都不怎么说话,焦点集中在许贯文这个香港演艺协会的会长身上。
许贯文说道:“这种事我做不来。当初协会成立的时候,大家选我当会长是对我的信任。我的责任是为香港演艺人员争取权利,而不是帮助第三方来压力他们的片酬。”
“这事……还是康先生做决定吧。”何贯昌突然开口道。
所有人都看向康剑飞,等待着他最终表态。
如果说解决合同纠纷问题时,康剑飞掌握着大量艺人资源是个优势。那么在协调演艺人员片酬上,康剑飞面对的就是一桩麻烦事情。
那么多的导演、演员签在你的公司、跟着你混。你好意思帮着外人压他们片酬吗?
只要康剑飞同意做这件事,那么不管成功与否。他都会得罪一大批导演和影星。那些人或许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心里绝对会不爽,在背后议论咒骂是肯定的事情。
康剑飞早就是个老狐狸了,怎么可能干这种犯众怒的事情,他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说:“你们觉得港片的成本是被当红影星和导演的片酬拉高的?”
杨登奎说道:“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现在投资拍部2000万的港片,光主演和导演的片酬就是1000万多万,如果再来两三个当红配角,那人工成本就已经超过1500万了。剩下的500万还能干什么?导演只能粗制滥造拍烂片来糊弄观众。”
“错!”康剑飞突然一声暴喝。把会议室里的人都吓了一跳,他笑道,“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导演和影星的问题,投资方、制片方需要担更多的责任!”
吴敦一头雾水地问:“这又是什么说法?”
康剑飞继续说道:“为什么会出现人工成本占电影总预算一半多的情况?最根源的问题就出在各位的身上。你们想要大明星大卡司大导演,不看剧本只认脸,谁红就请谁,为了票房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这实质上是哄抬了明星的片酬。”
王英祥说:“不是明星我请来做什么?”
康剑飞道:“如果把拍电影当成普通的商业投资,那么你们这种行为。就是只看产品的原材料,而根本不去管产品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甚至投钱的时候都不知道产品最终的样子。然后消费者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他们不买账了。产品积压着销不出去,这时你们反过来抱怨原材料太贵。这是本末倒置!电影是什么?电影卖的是内容,不单单只是明星。你们投资的时候就不能谨慎一点?”
蔡松林辩驳道:“话不能这么说……”
“就拿蔡老板的学者公司来说。”康剑飞直接打断蔡松林的发言,“王家卫拿着几个明星的片约和一个改编金庸小说的计划。就能在你那里拿到上千万港币的投资。你在投资之前,真的做过谨慎的考虑?你连他想拍一部什么样的片子都不知道。结果呢?结果是王家卫半年都没把电影拍出来。反而把那1000多万港币的预算用完了,你这能怪影星的片酬太高?”
蔡松林被说得老脸一红,此事已经被圈内人当成笑话了。最后协商出来的解决办法是:王家卫把好友刘镇伟拉进剧组,用原班人马另拍一部喜剧片,也就是后来的《东成西就》。
仅仅才一个月的时间,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已经杀青了,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依旧进展缓慢,估计还得拍一年半载才能见到成片。
“咳咳,这是特例。”杨登奎咳嗽一声为蔡松林解围。
康剑飞冷笑道:“这是特例?十部台资港片当中,起码有六部以上是没有剧本就上马的,只要制片方签了明星片约你们就敢投资!”
台湾八大片商只能默然以对,因为康剑飞说得都是事实。
大家面面相觑地看了一阵,王英祥才说:“康先生说的也是实情,我们以后确实应该多加注意。但现在说这些于事无补,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把虚高的明星片酬给压下来。”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怎么能说于事无补呢?”康剑飞就是不肯接压低明星片酬这个烫手山芋,他说道,“大家看看好莱坞,人家拍电影的流程有多么严谨,哪个好莱坞导演能随随便便签几个明星片约,连剧本甚至构思都没有就敢找制片商和投资人出钱?我觉得,压低明星片酬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规范以后的电影制作流程。至少,各位在投资出钱的时候,得知道导演要拍的是什么玩意儿吧?”
没人吭声,大家都若有所思。也有人露出不屑的表情。
康剑飞继续说道:“就拿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