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1亿2000万新台币。其中打点黑白两道就用去接近2000万台币,梦工厂的实际收入折算成港币也就1000万左右——这算是非常好的盈利了。
飞机在京城降落以后,众人远远地在机场出口就看到有人举着牌子——“热烈欢迎香港文化界同胞”。
负责接机的是国务院港澳办的人,领头的那个大约40岁左右,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季晓月介绍时称他为“郑科长”。
几个接机的同志都穿着中山装,相比起来,此时的广/州就要前沿的多,很多官员都是穿西服接见外宾和港台同胞。
郑科长领着大家去万国酒店落脚,当晚搞了个小小的聚餐,接着又向大家宣布这两天的行程:第一天参观《人民文学》杂志社,下午游览京城名胜,晚上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第二天上午会见中央领导同志,中午在国宾馆就餐,下午分别与内地同行进行文化交流(邵一夫、康剑飞去北影厂参观,赵少昂等画家自然是跟内地的书画家交流);至于第三天,有急事的人可以自己回港,想留下来的,自有港澳办的同志全程陪同游玩京城名胜。
……
在酒店休息了一夜不提,第二天郑科长一大早就来到万国酒店,陪众人用过早餐之后,大家就坐着一辆大巴车前往《人民文学》杂志社。
为什么要参观《人民文学》杂志社?
因为康剑飞一行都是香港文化界的人,港澳办安排参观《人民文学》杂志社,主要就是为了向香港同胞证明,如今的大陆不会像以前那样因言获罪,更不会写一篇文章、画一幅画、拍一部电影就被打成反革.命。
此时的《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是王濛,带着一帮副主编和知名作家,在杂志社门口就拉开横幅欢迎。
而站在王濛前面的老者显得尤为突出,赫然是身为现任作协主席的巴金老先生。
香港文化界访京团这边,自然是赵少昂老先生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年龄次之的邵一夫,康剑飞如同一个跟班一样走在后面。
两边的人一碰头,还没等郑科长互为介绍,就见老金老先生握着赵少昂的手,爽朗地大笑道:“叔仪(赵少昂字)老弟,这回遇到你可不能赖了,欠我的那副字画怎么也要还!”
赵少昂见了巴金也很高兴,握着他的手笑道:“又遇上贤兄,看来不动笔画上一副,这趟是没法回香港了!”
得,两个老爷子原来是旧识,两岸的交流瞬间变成了老友喜重逢的节奏。
不过既然两边领头的人是好友,那么接下来的交流气氛就融洽了很多。
眼前的都是些文人墨客,康剑飞这个写了两部小说的伪作家插不上嘴,只像个打酱油的一样跟着他们乱逛。
主编王濛带着大家参观了一下近几年《人民文学》,重点介绍了一些具有思想突破性的文章,包括反应十年浩劫的伤痕文学。此举的潜意思就是说:你看我们连十年运动的文章都可以写,你们这些香港文化人根本不用担心,香港回归后同样的言论自由、创作自由。
转眼就快要到中午,《人民文学》杂志社在招待大家吃饭之前,王濛主动说道:“各位都是香港文化界的大家,今天的到来,让我们杂志社蓬荜生辉。如蒙不弃,不如留些一行墨宝……”
毕竟这是一趟善意的交流,王濛的要求不好意思回绝,众人都说道:“赵老先请!”
赵少昂的身份是岭南画派大师,他的毛笔字同样精彩,挥毫写就两句古诗:“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
“好字,诗更是应景!不管是大陆还是香港,大家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时,都是同道之人。”巴金拍手赞道。
赵少昂题词以后,其他人纷纷留下墨宝,就连邵一夫都写了两句应景的古诗,而且那几个字还写得非常漂亮。
最后只剩下康剑飞一个人了,饶是他脸皮比城墙还厚,提着毛笔还是没好意思写出一手臭字。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康剑飞终于咬咬牙豁出去了,提笔写下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祝《人民文学》越办越好!”
当康剑飞落款之后,同他一起来的香港人个个把脸调开,一副我跟此人不认识的样子。而《人民文学》的众作家编辑们,则是苦忍着笑意憋得难受,生怕笑出声来会伤了香港同胞的面子。
主动邀字的王濛看着笔墨未干的“好字”,脸部肌肉抽动了两下,好半天才想出合适的词汇道:“康先生的字很别致!”
ps:未来几天都在外地,今天这章也是酒店里码的字,老王会尽量写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