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没有办法,都怪尚书大人倒霉,特殊时期撞到了枪口上。他们几个狠了狠心,咬了咬牙,跺了跺脚,决定昧着良心从重处罚,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说。
他们几个很快商量出处罚阿克敦的意见并上奏皇上:刑部尚书阿克敦犯了大不敬之罪,拟绞监候。
折子报上去以后,刑部的几个官员都觉着心中愧疚,这么不近人情,虽说自己保住了,可尚书大人倒霉了。他们都知道这次够重的,没准尚书大人的小命这次就报销了。
让他们万万没想到,乾隆并不吃他们这一套,反倒认为他们判得轻了。刑部的官员被押送到宫里,乾隆又是一通臭骂,骂他们狼狈为奸,党同徇庇,故意宽纵罪臣阿克敦。骂完以后,乾隆嘴巴一张,将刑部这群心思不正的饭桶全堂问罪,有一个算一个,暂时革职留任,以观后效。至于该死的阿克敦,改为斩监侯,秋后押到菜市口,公开处决。
刑部这边事还没完,工部那边又乱了。乾隆嫌他们制作的皇后册宝简陋粗糙,做事不够精细,也是全堂问罪。光禄寺也出问题了,乾隆骂他们给祭祀皇后准备的饽饽不新鲜,桌椅不整洁,全堂问罪。礼部也没放过,操办皇后葬礼时错误不断,还是全堂问罪。
地方官员也跟着倒霉。皇后死后,有些善于揣摩圣意的地方督抚大员,纷纷写折子,把皇后的德行歌颂了一番,然后再一番悲天悯人,痛心疾首,要求进京悼念。这种面子上的事在乾隆那里倒不一定落得什么实惠,但是那些没有这么干的官员却倒霉了。
乾隆脑子一热,吩咐人把这些申请入京祭拜的折子汇总起来,看看哪些人没有写,然后把没有写折子的官员,尤其是满洲官员的名字都报上来。
管事的不敢怠慢,赶紧把全国各地递交上来的折子做了一番统计调查,然后把那些按照乾隆的标准应该递交折子申请进京却没有的都详细罗列出来,然后一个不落地登记在册。整利索以后他们把名单递给乾隆。
乾隆看也没看一眼便下诏书把没有奏请赴京的督抚、将军、提督、都统,总兵痛斥一顿,诅咒他们忘恩负义,知恩不报,不严惩不足以平复心中愤怒,这些地方大员一律降两级,以往军功的全部因为这种忘恩之举抵消。
不过,在乾隆发现大量官员藐视他下达的百日内不得剃头的规定,他的怒气、怨恨和痛楚彻底爆发了出来。这些官员不脑袋刮得跟卤蛋一样干净,明摆着没把他深爱的皇后的死当成大事,藐视乾隆的女人这不就是辱没皇帝吗?漠视满洲祖制吗?满洲官员再一次成为乾隆迁怒的对象。汉人官员只要象皇帝承认错误便可得到赦免,八旗官员则无此运气。不断有人举报官员们有剃头情况发生,乾隆下令,一律斩首,一大批人被罢了官,免了职务……
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乾隆每逢想起此事便愁肠百结。这次跟皇太后又说起此事,他倒索性放开说了。
“母后,现在想来,二十年前因为富察氏去世的事确实闹出来不小的风波。但凡事都是有缘由的,虽说我贵为万乘之君,但是这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呀。祖宗把江山传到我手中,我万万不能把江山断送到我手中。”
皇太后擦了擦眼泪,跟着默然地点了点头。
“我当初之所以把富察氏的葬礼搞得如此隆重,就是做给满洲子弟和朝廷的大臣们看看。举朝都知道富察氏乃是我最心爱的女人,他们理应敬重,如果皇族和官员不崇敬她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尊崇我,如此人心离散,咱大清的江上不就完了吗?富察氏固然使我脾气暴躁不安,但惩罚那些庸碌官员还有别的原因,不知道母后是不是还记得富察氏去世那年,朝廷正在征讨金川。想我堂堂大清,海内富庶,国力鼎盛,花费那么多的兵力和财力,却劳师无功,面对小小的金川竟然接连吃了败仗。”
“这事我倒也记得,正是那年讷亲被诛,富察氏的弟弟傅恒亲赴金川,立下战功。”
“我也听人说过,富察氏去世以后,朝廷有人说我乾隆寡恩薄义,手段越来越强硬。他们错了,我乾隆对大清的百姓从来都是心怀宽厚,但是对于贪官污吏,还有窥视我大清江山的叛逆贼寇决不宽厚仁慈,宽厚仁慈就是纵虎狼而害生灵,只能严酷,断然手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