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九年,世子珩现身京都,与驻留京城的镇南王府使臣一同回到封地。楚国年书短短一行的记载却拉开了南地彻底脱离楚国的序幕。
那一日天光初晓,楚皇为使者送行,京都众人面色平和眼底闪烁,南地人面色悲愤瞪着百官。他们心有不甘,青筋直露,珩世子天纵之资却遭了歹人陷害,等回到南地禀明此番情况他们就誓死追随世子。南边上书,镇南王心意已决。可他们是世子的亲随,南地大殿血洒长阶还是能够的,主辱臣死。
两边无话可说,只等着时辰到了就上路。几声钟鸣,出使几人心灰意冷上马欲行,忽然听到身后几声惊呼,几人回头欲看,只因仿佛听到呼唤“世子”。
宗珩缓缓从皇宫中走出,步态缓慢艰难却没有停留,仿佛玉山秀丽,他身上瘦骨嶙峋,宽大的衣袍下手上青筋突出,强风鼓动衣袍,身形惊人瘦削。
“是世子。”使臣在马上低喃,几十岁的汉子忽然都热泪盈眶,赶忙翻身下马,有几人几欲跌下马来,横冲直撞朝着世子奔去,腰间的佩剑齐齐出鞘,雪亮森冷的剑光在日光下略过楚皇青白的面孔。
不用多疑,只那身姿气度只有冠绝南地的珩世子才会有,使臣到世子身侧举剑护卫,神情悲愤中带着冰冷,迎面朝着刚刚回过神的楚国众臣,眼底带红。世子神情憔悴,身形瘦得惊人,一定在楚皇宫中遭受严刑,他们心里犹如烈焰焦灼,死寂的眼底生出不灭的怒焰,哪怕十几人此时此刻的气势却抵挡得过百人的禁卫军。
倘若今日他们早离开一时,世子就孤身一人陷落在楚宫之内。
想到这里,他们不由对千里之外将此事轻轻带过的那人生出怨怼之心。珩世子在他们身后,这十几人朝着百官握着剑的手格外的稳当,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世子还在,什么就都落到了实地上,万军也不能摧毁他们的意志。
面色苍白,脸上伤痕隐约,珩世子身姿挺直,面色平静与惊愕万分的楚皇点了点头,道:“这些日子,蒙楚皇照顾,宗珩受教了。”
之后轻轻挥手命众人收起刀剑,在百官的目光下走到马前,骏马不安的踏动马蹄,宗珩略一停顿,转身清淡问道:“可有马车?”他身上水汽妖气未消,马感灵动作躁动。此次回南地少不得马车。
宗珩心里明白,面色不显,众人只以为珩世子病体难支,朝他伤痕累累的面上看去,有官员在身后嘀咕,脸上这样,身上不知还如何呢?没想到陛下真有如此胆量扣押镇南王世子,这日后京都该怎么办?
不知不觉,楚皇身后一群人愁眉苦脸,低头看地。南地使臣握着剑的手更加紧了几分,冰冷严肃的看着身后十几米高大红漆色的城楼。
楚皇身侧大总管站到前头急忙点头,请示一声,匆匆忙忙亲自去赶了一驾宽大华贵的马车。
大总管思忖,宫门口怒剑拔张,珩世子不想起干戈所以众人不动,此刻定不能让世子不满,虽然不知世子回到南地京里是什么境况,但是京城能躲过一时是一时。
驶到宫门前,一人突然站出接过缰绳,身体伟岸的壮年男子牵着马朝珩世子的方向走来。百官侧目,楚皇眼中变幻不定。是宁国公。
走到世子身前,王澹俯身作礼,声音雄厚沉稳:“此番京都水灾,诸国侧目,世子此行波折,还望世子怜惜天下百姓。”干戈烽火最后受苦的还是京师百姓,镇南王府忠君百年,王澹知晓这强人所难,但他只希冀珩世子怒火暂歇,顾全大局。
王澹身处壮年久居朝堂,玄色官服,身上威势深重,手下也统领楚国疆界之外一半兵马,故而站在宗珩身侧难免气势压人。
珩世子今年不过十余岁,尚是少年,衣袍简素,大难过后神销骨瘦,但风姿气势还在王澹之上,与王澹沉重请求不同,他朗声一笑,目光湛亮如骄阳凌空,然后淡淡道:“国公多虑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