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大王早早兴致勃勃引领二王、邓王以及三名文官移驾书殿,对这系之国运、三五载一度的王考之卷予以评定。
“你等与侧殿盘考,本王主殿等候!”
“是,大王!”二王等人齐声应答,卷箱一经开启直至册名无人可以离开书殿。
侧殿之内,几人马不停蹄开始阅卷。
不时,二王果真发现几份褶皱和一份墨污考卷,粗看上去大喜过望,几份考卷毫无新意而言,遂对邓王几人言道:“大王心地慈厚,对于损污之卷只要字迹可辨,均按正券评察,不必折扣名次。”
“是!”三位文官应道。
邓王虽已眉毛稀薄,可是仍然皱动一下,一向毛刺不容的二王为何如此正气凛然,也好也好,只要不难为学子便好。
王考评卷,其则为五人分别对每一份试卷过目评测,分别赋予甲至癸十天干段次之一,甲为最高,乙为其二……癸为第十等级;最后,以五人合分排序,前五甲交由大王排位。
整整一日无语,临近晚夜亥时,偏殿之内发生争执。
自是谁也不知名字的那半张试卷!
很快几人手持五份试卷与那半卷奔入正殿来请王命!
大王一见定是评阅结束,心里不免激动起来,“可是评断完毕?”又见二王与邓王互相面红耳赤,遂抬手道,“无妨无妨,你等均是爱国之才,坐下,说,发生何等状况?”
邓王拿着那试卷爱不释手,声音提高了半分道:“回大王,老臣见到一篇绝世妙文,可惜只有上半卷,正书到精妙之处却被撕去,无论何种缘由,绝非考生自己本意,依老臣之见,此书滔滔不绝,自然有后文,窥一斑而知全豹,我等应依照上半言评断,不可枉送考生之学才……”
“大王!”二王以为此生非陈王门人便是自己门人,但仍要阻拦,目的是为自己争取一些颜面以示公允,未等邓王说完便拦言发声,“虽此文确有精辟之处,可泱泱千字唯有半言,一旦高就之后传言出去,天下文人群起效仿,身为文官之首的臣弟心里极为惶恐不安”。
大王闻听稍稍摇头,哪有考生半卷评查之理,便瞥向那试卷,忽见开篇之词:“文者,武也……”忽地起身,一把夺过试卷竟读出声:“文避武则弱之可欺,空有泛泛之词;武离文则愎之可断,唯余铮铮之柄……文武之道,文律可操守武规,仰长兵之路,武技可护泽文政,成久盛之国,过密则内乱,过离则内弱……”之后便只有半行字,无法辨清。
大王激动得无法自制,立即在殿内踱步徘徊,过密则内乱,过离则内弱,这正是自己心中所思,自不必说,那下半篇定是破解之法,只要寻到此人无卷又何妨?!足足走了半刻中,方才回过神来,抬手一指二王手中试卷问道:“可是前五甲之人?”
二王立即称是。
大王立即取过五卷逐篇阅读,这一看心神荡漾,五顶俱开!这次王考远远超出以往,各个精论深研,只是看完四册,便直接将第五卷递与二王。
“这……”二王有些踌躇,这意味着那半卷学子被列入五甲之内!
大王顿时收起笑脸,手中不断摇晃着那半张试卷,意味深长抚着二王肩头言道:“此文确实多有所取,为兄甚是欢喜,不过本王也不能不顾及臣弟难处,这么多年来,你一直为国操劳,至今尚未迎娶,令兄长甚是不忍,”大王紧叙兄弟之情,“吾心已决,今日便王定此学子为文魁,第一名!你放心,明日开朝,因无你等迎合,自会殿内分辩,绝不会令臣弟授人以柄!”
二王有些感动,并非大王如此执拗,而是当着众人之面亲口称兄道弟安抚自己,不但想起了慕飞玲,也想起了永世王后,凄楚与自责一齐涌上心头。是啊,大王登基以来,从未为难过自己,毫无罅隙之感,自己却出手加害永世王后,如今护国公依仗自己声为国丈,更是厚重不可撼动,真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大王,老臣附和!”邓王见大王竟将此人命为文魁,更是喜不自胜。
二王也只好迎合道:“兄王,但凭你做主,臣弟虽心有桔梗,不过此事还是听从兄王便是……”
另外三名文官不敢表态,因为陈王不在,他们自不敢说。
“好!”大王哈哈大笑,“此次评卷还有无其他不妥之处?”他忽然想起楠儿试卷还在里面!
陈王立即回道:“恭喜大王,全部试卷业已评察,虽有几份试卷偶有折污,但未损及文字,二亲王心胸大度,慈善心怀,未为难学子依旧按部就班评察,只是这试卷忽然多出一份,不知如何安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