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承平知道,若是小皇帝执意要选“道之以政德之论”这个题目,他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再说了,这个题目并没有“超纲”,还在儒家经典的范畴里,也算是试论的经典题。只是争议会大了些,只要是学习儒家经典的士子,有谁不说为政以德?这也是儒术的弊端了,老想着劝人行善,以身作则,使天下太平,他们哪里曾想过,人性都是自私的,只要没有了法,没有了监督,这些道貌岸然的文人,暗地里会做出什么事都说不定哩!
儒家讲究法吗?讲究,哪怕孔子提倡的是“德主刑辅”,他一样也是主张以礼治国,寓法于礼;注重伦理纲常,维护等级特权;倡导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后来孟子又进一步论述了这个观点,荀子也在此基础上把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了儒家的体系之中,提出了“隆礼重法”,将礼法融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
但很可惜,自汉代以后,儒家子弟就摆明了不想遵法。他们需要的是无上的地位,甚至要和帝王平起平坐,所谓垂拱而治便是这样。可这行得通吗?凭什么平民百姓要遵守律法,你们却可以逍遥法外?所以文官集团和皇帝的矛盾,往往来源于此。皇帝是权力太大了,大到文官集团都控制不住,所以心理不平衡。你是皇帝,可以豁免律法;我是臣子,就不能豁免律法?那我凭什么只做臣子,不能做皇帝呢?正是因为如此,权臣要篡位,野心家要造反,都是想取得这无上的宝座。
而在皇帝为九五至尊,一言九鼎的时候,那律法常常就会以帝皇的意志为转移。打个比方,这个人明明犯了人命案,却是个大孝子,杀人也是为了夺其钱财救母。诶,在愚孝的时代,这个事情还真会发生。如果皇帝知道了,会怎么判呢?只要皇帝不是陆承启,恐怕无罪释放和杀头都是五五开。
为什么会这样?那就是因为以孝悌立国,最为重孝。而中华传统,又是将忠孝放在一起的。你重孝,肯定就忠义,所以皇帝觉得你罪不至死,豁免你死罪。但被杀的人不就很冤枉吗?冤枉,可没地方申冤啊,这案子是皇帝断的,你有本事翻案?等于水中捞月,世人都同情你,可官府不容的你。
所以陆承启有感这个,决定凭借律法,要正确定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该捉拿下狱的……
只可惜这个时代的人,大多对律法不感冒,九成九是法盲。哪怕是读书人,也只读经典,不识律法。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所以敢伸手拿钱。他们因为无知,所以无畏。毕竟寒窗苦读十数载,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吗!可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哪里容的你胡乱伸手?
这就是为什么穷苦的读书人做了官,比有钱人做了官还贪的缘故。他们一心想着升官发财,哪里知道头顶上有一把叫做律法的利剑?
冯承平是不知道陆承启心中所想,他只知道一旦出了这样的题目,他的麻烦就来了。君臣沉默了良久,冯承平内心也挣扎了许久,才算是认命了:“既然陛下已定题目,那臣只能遵循旨意了。不过那策问一题,不知题目如何?”
陆承启也早有准备,自那本奏折上拿出一张夹在里面的纸,递给了冯承平,说道:“朕早已拟好,都在上面了。”
冯承平定睛一看,差点没昏过去。只见这宣纸上面,写了一段不算太长的话:“朕承祖宗之大统,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未烛于理,志勤道远,治不加进。夙兴夜寐,于兹三纪。朕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阙政尚多,和气或盩。田野虽辟,民多无聊。边境虽安,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费弥广。军冗而稍练,官冗而小澄。庠序比兴,礼乐未具。户罕可封之俗,士忽胥让之节。此所以讼未息于虞、芮,刑未措于成、康。意在位者不以教化为心,治民者多以文法为拘。禁防繁多,民不知避。叙法宽滥,吏不知惧。累系者众,愁叹者多。仍岁以来,灾异数见。六月壬子,日食于朔。淫雨过节,暖气不效。江河溃决,百川腾溢。永思厥咎,深切在予。变不虚生,缘政而起。五事之失,六沴之作,刘向所传,吕氏所纪,五行何修而得其性?四时何行而顺其令?非正阳之月,伐鼓救变,其合于经乎?方盛夏之时,论囚报重,其考于古乎?京师诸夏之表则,王教之渊源。百工淫巧无禁,豪右僣差不度。治当先内,或曰,何以为京师?政在擿奸,或曰,不可挠狱市。推寻前世,探观治迹。孝文尚老子而天下富殖。孝武用儒术而海内虚耗。道非有弊,治奚不同?王政所由,形于诗道。周公《豳》诗,王业也,而系之《国风》。宣王北伐,大事也,而载之《小雅》。周以冢宰制国用,唐以宰相兼度支。钱谷,大计也。兵师,大众也。何陈平之对,谓当责之内史?韦洪质之言,不宜兼于宰相?钱货之制,轻重之相权;命秩之差,虚实之相养;水旱蓄积之备;边陲守御之方;圜法有九府之名;乐语有五均之义。富人强国,尊君重朝。弭灾致祥,改薄从厚。此皆前世之急政,而当今之要务。子大夫其悉意以陈,毋悼后害。”
其实一大段话,只有几个是有用的词,都是直指当今新政的。比如“田野虽辟,民多无聊。边境虽安,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费弥广。军冗而稍练,官冗而小澄。庠序比兴,礼乐未具。户罕可封之俗,士忽胥让之节。”说的便是田地有了,但百姓不去耕种,指的是江南那边。兵不得撤,指的是辽国仍然是心腹大患。水利设施建设起来了,但是花费很多。禁军稍微练了练,而推出新的政绩考核标准,十品官制,也让冗官看到了希望。其余那些,都是道德方面的,旨在教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