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风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补昨天保底章节一,感谢大家的热情支持,谢谢。)

    ……

    归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宜出行、宜祭祀。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浩浩荡荡的队伍,追随皇帝步伐。

    岱宗。

    泰山的底、腰、顶,各有祭坛一座。

    那是开皇年间,高祖皇帝封禅所建。

    打着节省民力的幌子,杨天子不曾修缮新的天台,仅仅打扫一番。

    杨天子此举实则是缩短时间,以免节外生枝。

    杨天子也想弄得隆重一点,奈何时不予我啊!

    礼部、太常寺的官员,早早就位。

    鼓乐、钟瑟不断。

    身着五爪真龙袍,杨天子龙行虎步,登上第一座祭台。

    坛中旌旗招展,猎猎作响。

    置香案一张,放大三牲、小三牲等祭品。

    杨天子上前,抓起桌上匕首,轻轻划破手指,滴血入三只金樽。

    点燃一炷香火,杨天子躬身三拜。

    相应的,众臣伏地九叩。

    钟乐停下。

    场面一度寂静。

    杨天子端起金樽,一杯洒地、一杯泼天。

    杨天子清肃喉咙,大声道:“朕,杨氏子俭,敬告黄帝:朕,生于后世,资质鲁钝,庸碌三十余年。当有孝帝失驭,天下纷纭三立,祸遗百载。乃幸承继皇位。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民主;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行封禅之祀,愿复君之为。然,彼此去岁月极远,观经典所载。虽切慕于心,怎禀生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神,万世所法。特此歃血祭奠。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杨天子神情肃穆,喝干金樽中酒,再拜以礼。

    “咚!咚!咚!”

    鼓声铿锵。

    “喝!喝!喝!”

    群情激亢。

    杨天子一步一步的丈量泰山之高。

    行至山腰。

    杨天子步入祭坛,重复繁琐礼仪。

    唯一不同的是,取足之血,非手之血。

    杨天子大声道:“朕,杨氏子俭,敢敬告地母:朕。伏地而拜,依土而生。取生灵之气,作万物之表。地母有德,养育万物。福润天下,功大无量。特此歃血祭奠,求地母保佑,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杨天子二次喝干金樽中酒,大礼参拜。

    向上的道路愈来愈险。随行队伍走的艰难。

    不少体力虚弱的大臣,几乎咬牙切齿的前进。

    似吴凡一等的武人,略显轻松的不要不要的。

    左顾右盼间,吴凡瞄到先前封禅过的几位帝王于石壁上凿刻的字迹。

    纵风吹雨打,依稀可辨其中内容……

    嗯。

    不客气的说。

    十句有八句是自己吹牛比。

    想来杨天子一样会那么做。

    吴凡不觉得泰山封禅有何神异处,甚至以为不过是吃力不讨好的瞎折腾。

    但。

    瞧瞧杨天子那返老还童,轻健矫捷的步伐。

    瞧瞧诸位皇子那激动莫名,恨不得代替杨天子的劲头。

    瞧瞧世家士族出身大臣的垂头丧气,偶尔流露出的不甘神情。

    【有意思?】

    吴某人腹诽的厉害。

    先后祭拜过代表“人”的黄帝轩辕,代表“地”的后土娘娘,终于轮到代表“天”的苍穹。

    杨天子割破眉心滴血。

    杨天子端起金樽,大声道:“朕,杨氏子俭,敬告天神:朕,恭承大宝,二十一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特此歃血祭奠,不敢居功,谢天命以为皇,使朕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伟。圣灵不昧,其鉴纳焉!尚飨。”

    杨天子三喝樽中酒水。

    不算完。

    礼部的官员,将准备好的玉牒呈献杨天子。

    杨天子刚刚说的是大家的请求,他得有点儿私人请求……历代有封禅泰山的帝王都会写,多为求长生不老之类虚无缥缈的废话。

    杨天子神情专注的写上几句,用明黄丝绸掩盖,亲自放入石室。

    至此。

    泰山封禅,全部结束。

    大隋以武立国,故而很多时候的做事风格,显得相当简单粗暴,一点儿不磨叽。

    假如换做其他朝代的帝王,没准儿祭奠仪式,得弄个十天八天的呢。

    下山的路途,杨天子连颁两道圣旨。

    第一。

    改年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