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互市非常排斥,这种变相的求和政策实在是丢脸,只是当下的大明不能接受三线开战的风险,所以暂时还得稳住他们。
互市不能断,岁赐暂时也得给着。
等大明的粮食富足的时候,才是朱翊钧报仇的机会。
六月,朝堂忙碌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朱翊钧带着冯保和陈矩来被他命名为工业区的地方。
所有作坊都已经开始全力生产了,戚继光将人员重新分配。
挖煤的控制在五万人,运送的控制在三万。
炼钢厂如今正在全力实验高碳钢的做法,所以并没有大规模生产。
只有原来工部过来的冶铁匠人们开着几个炉子在铸造农具。
铸造好之后转移到钢铁加工坊进行打磨,人数不多,只有五千人左右。
另外纺织作坊人最多,有足足十万女工,都是匠户家的妇人。
主要是效率比较低,朱翊钧从元代的《王祯农书》中找到一种三十二纱锭纺纱机,如今正在交给家具作坊那边加紧制作。
矿盐也已经成功的制作出第一批,月产足足两万石。
现在整个盐课司都裁撤了,原来各地煮盐的盐户们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愿意种地的就分给土地。
愿意继续煮盐的就过来工坊这边煮盐,或者帮忙运送盐矿,招募的民工足足四万人,上千口大锅同时开工日夜不停,三班倒。
盐课司原来的都转运盐使和留守司指挥同知宣慰使都被调配到其他部门,算是彻底转业。
作坊东面的空地建造了许多长十米,宽十米的联排房子,密密麻麻的一眼看不过来。
这些都是给这些匠户们住的,当然如果家里人口多那可以分两间,甚至三间。
这些匠户这辈子是不可能出去种地了,反正地方够大,朱翊钧也没有小气,拨出五十万两来建造这些房子。
没办法,有钱,开心,我乐意!
水泥砂浆一注模就行,方便快捷,梁柱,椽子甚至瓦片都是水泥做出来的。
这些房子里面很是简陋,可是比他们住了半辈子的棚子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冬暖夏凉的。
朱翊钧还让人挖了五百个巨型旱厕,男女分开,要求上茅房必须去这些地方。
全国各地的商户们也都纷纷聚拢在官员后面,下了高达一亿八千万两白银的订单。
虽然这样做有官商勾结的嫌疑,但是他们能够勾结什么呢?而且以民间白银储量来看,这第一次仅仅只是开胃小菜罢了。
在商品即将全面开花的时期,商户们削尖脑袋的跟官员们下订单,这其中的受贿之类的朱翊钧根本不在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也不怕当地官员不受理这些商户,天下官员那么多找谁不是找。
而且他们受贿的金额和三分利比起来那真是少了。
好好搞可以拿钱,受贿还容易被捅上去毛都捞不到,这些地方官员自然是知道其中厉害。
并且朱翊钧完全不担心各地商人会恶意抬价,关键物品都由国家售卖,其他那些商品太贵的话根本没人买。
大不了去隔壁县买啊,左右也不过几天的事,又不是不要不行。
安南,朝鲜,老挝,缅甸,吐鲁番,乌斯藏,还有几个小国家也是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