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元望统军多年,在南平军中根基深厚,大王也不敢随意解除其军职,但又不得不做,只能先说服梁震,凭着梁震的威望和与百里无忌的关系,只要梁震点了头,此事就算成功了一半。
孙光宪知道此事体大,不敢再左右而言它:“大王思忖百里元望征战多年,劳苦功高,欲放其一任归州刺史之职。不知梁公有何见教?”
归州位于荆南西北边陲,而巴东县又是归州辖下最西边的小县,看来大王是想将百里全家赶出江陵府以绝后患了。
梁震不动声色,抚了抚长须,眼望堂外问道:“这是大王的意思,还是孙公的意思?”
“大王还不知晓,仅是某腹中策划,想征求梁公意见。梁公乃两代南平王股肱,应当能体谅大王的不得已。”孙光宪答完,眼睛紧盯着梁震,想从他面上看出点什么来。
梁震脸色不见,淡淡地说道:“孙公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为大王计。甚好,某没有意见。”
孙光宪闻言,心知梁震一言九鼎,大事已定,长松了一口气:“如此,梁公,某便告辞了。”
梁震抬手起身送客:“孙公慢走,恕某年迈,不远送了。”
孙光宪走后,百里无忌回到厅内。
梁震看着他:“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百里无忌低头痛悔:“是子青害了先生和父亲,惹大王猜忌。”
“未尝就是坏事,切不可沮丧。”梁震斥道,“回去告诉汝父,速上辞呈卸去军职,可保平安。在大王诏命下达之前,切不可私自与高长史接触,切记!”
无忌躬身应下。
三日后,南平王高从诲再下谕令。原荆南都指挥使百里元望长年为国征战,军功显赫,大王体恤其劳苦功高,故卸去都指挥使之职,荣任归州刺史。其子百里无忌少年英才,任巴东知县,半月之内赴任。另百里无忌平叛有功,赏银三千两。荆南都指挥使之职由世子高保融继任。
闻知此消息的江陵官员们暗自点头,难怪啊,看来大王经此次高保勋谋反之事,已经心灰意冷,开始为高保融继任南平王扫除障碍,准备身后之事了。将荆南全军置于高保融之手,自然是为高保融日后继任南平王做好准备。
而三千两的赏银对于拮据的荆南来说,不可谓不重,百里元望随两代南平王戎马半生,又救过高从诲和高从谆性命,而此次无故被夺兵权,想来高从诲亦是心中有所愧疚,有在钱财上给予了些许补偿之意。
百里无忌闻讯,心中反而涌上一种解脱的欣喜,虽然父亲被解除了军职,但全家性命得以保全,乱世之中,只有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刺史之职虽然不能如都指挥使般麾下拥有数万荆南军,但也握有数千的府军。
而无忌自己能从江陵府出去,独掌一县,虽然小了点,而且没有军权,但心中有一种鸟出樊笼的感觉,况且还是在归州父亲的治下,一切便如上天安排般水到渠成。想起先生本来就是想举荐自己任一县县令,兜了一个大圈,终还是回到了原点,不觉也叹惜命运轮转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