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用上了先进的铁模铸炮法,方法步骤也跟自己后世在书上看到的一样,怎么造出来就这个德行?
尼堪不禁有些心灰意冷,不过眼看着时间一步步迫近,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毙,想来想去,在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以及完整经验的情形下,只能先保证内壁了。
与此同时,尼堪用天工开物上记载的法子继续利用黄铁矿制作硫磺,用盐湖里的结晶物提炼硝粉,有孙老道盯着,这两件事倒是很顺利。
按照天工开物的法子,是要将黄铁矿用煤饼包裹起来煅烧,尼堪目前没有在依林卡发现煤矿,只能用木炭代替,黄铁矿在煅烧的过程中的硫用陶管、陶罐收集后便是硫磺了,再用牛油熬煮、吸附、过滤之后便是可以用在火药上的上好的硫磺了。
熬硝的工作也在进行,由于依林卡北边盐湖的硝已经是白色结晶的状态,倒是给尼堪省了很多功夫,否则按照古书上的记载,熬煮硝石时需要大量使用的蛋清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得到硫磺、硝石后,尼堪用桦木炭完成了制作黑火药最后的一种原料。
将三者按照自己熟悉的比例放在一起细细捣碎、充分混合后再加入水均匀搅拌,用木棒细细蹍磨,反复这个过程,干透后拿出几粒放在掌心点燃,颗粒燃烧迅速、充分,掌心没有烧灼感的便是好药,否则就需要继续混合、搅拌、蹍磨。
四个月后,尼堪终于造出了一门火炮,火炮外形丑陋不堪,包包坑坑的,重量也有五六百斤,身长只有四尺多,炮口倒接近八寸,不过内壁倒是比较光滑——没错,这便是尼堪亲手制作的既不像佛朗机,也不像大将军,更不像臼炮的三不像。
虽然是三不像,不过尼堪却很满足,这门炮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他亲自动手制作的,以他后世机械制造学士的身份,完成这一门炮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试过之后不能装填相近直径的圆形炮弹,因为想要推动如此直径的铁弹,需要装填大量的火药,尼堪完全不能保证这门精心打造的火炮会不会爆炸。
只能装填大量的小石块、小铁蛋等物,喷出的距离最多也就是十丈左右,不过这也够了,这门炮存在的唯一理由是震慑,而不是实际杀伤。
与此同时,尼堪也炼出了约莫五百斤的黑火药。
当然了,单凭这些是不能打败蒙古人的,尼堪在这段时间里冒着严寒,每日只睡三个时辰,剩下的时间全扑在制作火炮、火药以及震天雷上。
说起震天雷,其制作倒是比火炮简单得多,琢磨、试验一个月后,尼堪便拿出了成品,到了第三个月已经制作出了合适的震天雷一百枚,目前还在继续制作,这便是尼堪对敌最大的依靠。
与此同时,在阿林阿、朱克图等人的带领下,一百六十骑已经人手有了一杆一丈长的长枪,长枪的矛头长达一尺,与杉木的枪身紧紧连在一起,就这一点在这漠北的草原上就算是很了不起了。
如今茂明安部的骑兵大多数使用的武器都是弯刀,很少有用长兵器的,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尼堪这百多骑一下便有了在马上克敌制胜的利器。
当然了,除了长枪以外,人手还有一把骑刀、一把双手横刀、一副弓箭,除了骑战,下马用长枪、横刀进行步战也是可以的。
步战时,若是在开阔的平原上,则以横刀手居前,弓箭手居后,两侧护以长枪手,在山林作战则继续使用三角阵型,两名横刀手突前,一名弓箭手在后面策应。
最后两个月,尼堪也加入到了百多骑的训练,除了排兵布阵外,尼堪还进行了大量的体能训练,在有着厚厚积雪的漠北跑步肯定是不可能的,继续用雪橇来训练则是可行的。
于是,在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克鲁钦那河流域、乌尔杜佳河流域,到处可以见到一百六十人的身影,或在密林里,或在雪地里,或在冰面上,依林卡附近的丛林里也不时传来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得知尼堪有对敌的“秘密”武器后,附近的乌扎、布拉姆两部倒是安心了许多。
到了五月份的时候,除了乌力吉的部落,乌扎部、布拉姆部、墨尔迪勒部、玛尔吉部都让自己部落里的成年男人操练起来,四部加起来也有五百多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就连远在乌尔杜佳河流域的乌热斯也很不放心尼堪他们,派了五十骑过来支援,五十骑的到来让尼堪又惊又喜,喜的自然是力量增强了,惊的是自己的消耗也增加了。
最后他不得不每日安排二十骑到丛林去打猎才能满足两百余骑的日常消耗,这也是他一直不敢维持大规模的常备军力的重要原因。
五月份的时候他还有一个忧虑。
茶叶快没了。
草原上的冬日只能煮奶茶吃肉,虽然热量管够,不过若是没有茶叶,一来实在腻味,二来营养也有些缺乏,在没有茶叶的日子里,也是草原上的牧人发病的高发期。
尼堪族里的茶叶自然是从乌尔赫特那里淘换过来的粗陋的砖茶,饶是如此,茶叶依旧是林中百姓的急缺之物。
尼堪现在倒是期盼着茂明安部尽快来攻打,以便打完之后尽快去乌尔赫特换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