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玉郎道:“今春,你关于蝗灾的建策起了奇效,朝廷在开销不大的情况下,几乎是完美的解决了山东蝗灾,按说,你应该升官,但朕不打算让你去地方体系,朕想在京畿建立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目前来说地位不高,甚至有可能还要低于最初建立时候的内阁,也比九寺五监低,而且建立之初,算是个幕僚机构,且没有实权,你可以愿意出任该部门主事?”绁</span>
黄玉郎笑道:“陛下但有安排,微臣自当倾力以赴!”
哪有资格挑三拣四。
朱见济便道:“这一两年的科举,翰林院没有新进进士,都放进了北京大学,你出仕山东之前认识的翰林院进士,可还有未出仕的?”
黄玉郎摇头,“没什么联系。”
就算有,也不好说。
作为朋友、同窗、好友,你地方官员和京畿闲置进士可以通书信,但若作为臣子,联系的频繁了,给天子的印象不好。
所以索性说没有。绁</span>
黄玉郎又不傻,翰林院有哪些闲置的,陛下一句话就知道了,哪需要他来举荐。
朱见济其实没想那么多。
就是想偷懒而已。
所以直接说道:“这样,这几日你去翰林院,挑选一二十个待诏进士,并去一趟北京大学,找一下国子监祭酒、北京大学校长陈献章,再找他要几十个去年的进士,在新部门中任职。”
因为南方战事的问题,教育部和卫生部还没开始设置。
如今中南半岛捷报频传。
这几日朱见济打算把朝堂部门细化改革的事情拿上台面,嗯,还是得等改革总政部成立之后,由改革总政部那边详细计划,再到大朝会上提出,大家共同商议。绁</span>
可以查漏补缺嘛。
黄玉郎领旨。
又问道:“陛下,要成立个什么新部门,微臣们的职责是什么?”
朱见济道:“从朕入主东宫以来,不管是教育、医疗、农业还是军事方面的改革,都是朕在一力推动,而朕一个人精力有限,再者,现在咱们大明的基本盘有点大,尤其是拿下要拿下中南半岛,这个辖境又要增大一大片,事情会有很多,何况朕还要经营海外,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而内阁又基本上只负治政方面的辅佐,在改革这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小,所以朕打算建立一个改革总政部,根据国内的经济、军事、工业、农业的发展,即时更新各项改革措施。”
顿了一下,“所以这就要求改革总政部的人能有敏锐的思绪、宽广的眼界,能够接受新生事物,也需要拥有对国家全面了解的大局观。”
黄玉郎若有所思,“那这需要老臣,也需要年轻官员。”
老臣有大局观。绁</span>
年轻官员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朱见济点头,“改革总政部,由你出任部长,职阶的,暂定七品,因为这是个新生部门,而且做的事目前来说,也会褒贬不一,地位不宜太高,太高了,容易让下面落实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