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无人吱声,道:“继续罢。”
陆续有人上奏。
比如国子监官员则出列就北京大学经费一事诉苦——北京大学的经费是由国子监出,可国子监哪有那么多钱。
朱见济一想也是,进士越来越多,国子监确实经费周转困难。
于是下旨,户部划拨教育专款到国子监去。螆</span>
礼部又有官员请示朱见济,今年的春闱是否要和去年一样,继续扩大规模。
朱见济批示继续扩大规模。
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把科举变成高考,广纳人才。
朱见济这个圣旨一下,满朝的文臣都变了脸色。
很快!
国子监监正立即出列,说既然今年依然要扩进士之规模,北京大学可能装不下那么多人,且去岁进士之愤懑情绪沸腾,国子监已经无力安抚,还请陛下示下如何解决。
去年秋闱,进士一千多人,全部丢进了北京大学。螆</span>
这其实是个大事。
只不过去年因为两场战事,此事一直被押着,今日国子监突然上奏,显然是有些压不住了,明面上说装不下,其实就是没法管理了。
想来也是。
历朝历代的科举进士,都是宝贝疙瘩,科举中第后,若是地方有缺,都能直接去补缺出仕,就算地方没有缺,那也是在翰林院里。
依然是出仕。
现在倒好,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中了科举进士,结果却去了被太学还低一点的北京大学,相当于继续读书。
地位甚至比太学生还低。螆</span>
这些进士们能没有怨言?
而当下大明的进士,正儿八经寒门出身的比例还不高——嗯,已经在逐步攀升了,毕竟随着开海,国内经济攀升,老百姓手中也有点钱,买得起书了,所以寒门学子也慢慢的多起来。
若是以往,寒门出贵子真就是奢望。
因为你连书都买不起!
不是每一个寒门读书人,都能靠借书考中进士——书哪是那么好借的,你一个穷苦人家,去哪里认识世家、权贵,然后找他们借书。
当然,从小就天赋出众的神童除外。
而世家士族本身就有钱,又藏书甚巨,其族人读书方便,加上在官场上也有势力,参加科举往往比较容易高中。螆</span>
长期以往循环下来,世家和士族就形成了读书人中的垄断地位。
而朱见济扩大科举规模……
则触动了这些读书人的利益。
之前大家还以为只是去年科举扩大规模,哪曾想今日陛下表达的意思,是今后的科举都要扩大规模,而且科举进士依然得进北京大学,不能直接出仕。
这让世家士族还怎么保持他们的优势?
所以国子监监正立马跳出来,说国子监管不了北京大学了。
朱见济知道……螆</span>
这是教育改革带来的矛盾,如果不解决这个矛盾,教育改革就无法推广了,别看现在是国子监监正一个人跳出来,实际上他的背后是整个世家士族的读书人集团。
这是一场无形的较量!
朱见济深呼吸一口气,道:“既然一所北京大学装不下,那就再建一个清华大学罢!”
教育改革是全民开智的大事!
寸步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