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纷乱,大德之人以平乱天下为己任,投身庙堂之上,奋力拯救天下百姓脱离水深火热之中;
世道纷乱,大才之人以明哲保身为宗旨,隐居山野之间,冷眼旁观朝代更迭王权易主,有心黎民疾苦,却不得不退到江湖之远;
世道纷乱,有上古高士大隐于市,夺天地之造化,集万民之心声,窥运道之流转,却始终安坐堂屋之上,并无多举。
南朝齐永明七年,南朝虽然有统一王权,可是世道始终没有太平过,战事不断,哀嚎遍野。从西方而来的佛教趁势兴起,无孔不入地渗透进南北两朝的每一个角落,大有取中土九州诸教而代之的趋势。
当时,只要你是个光头,走在大街之上,都会有高人一等错觉。
无论在哪个朝代,京都皇城永远是最热闹的。
建康皇城,有一座城中山,因其形状极似鸡笼,古名鸡笼山。
南朝齐武帝到钟山射雉至此闻鸡鸣,故鸡笼山又改称鸡鸣山,南朝齐统治期间,鸡笼山一直以鸡鸣山闻名于世。
鸡鸣山北近玄武湖,依湖而立,传说数不胜数。
鸡鸣山上有许多达官贵人的府邸,这些达官贵人其中就有竟陵王萧子良。
鸡鸣山脚,有一客栈,名为山湖之间。
相传这间客栈的名字还是住在山上的竟陵王萧子良亲自撰写的,而客栈老板似乎与竟陵王萧子良也有些道不清说不明的交情,不然也不可能在鸡鸣山北脚开客栈了。至于是何交情,世人便不得而知了。
这天,山湖客栈来了一个和尚,看那和尚样貌,二十来岁,眉清目秀,一身灰色僧衣,简单的厉害,身后背着一个遮风挡雨的老竹编斗笠。
和尚站在山湖客栈门口,环顾四周,微微一笑,在客栈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一个文士打扮的茶客,便在店小二走到他身边之前,径直向那个茶客走去。
能在山湖之间客栈做店小二的,都是机灵鬼,况且这世道,不劳不作的和尚,一般人是惹不起的,店小二见和尚有熟识的人在里面,便很识趣的退了回去。
“掌柜的,这位大师看着眼生,应该是外地来的吧?”小二退到柜台之前,悄悄地问在柜台之后老早就盯着那和尚的客栈掌柜。
“应该是外地来的,不过看着那份气度,应该还是大寺庙出来的有道高僧,怠慢不得。”掌柜的看了那和尚几眼,从和尚的举手投足之间得到了自己的一些判断。
“是吗?可小的觉得那和尚也就一般,看不出什么特殊啊。”店小二挠了挠头,小声说道。
“你能看出来,站在这里面的就是你,我就替你跑腿了。快干活去,别在这瞎嘀咕了,给我好生伺候着,反正只要是和尚,都不要得罪就好。”掌柜的笑道,催促店小二去一边伺候着。
就在这时,山湖客栈外又来了三个和尚,一个年老的和尚带着两个中年和尚站在门外,双手合十,闭着双眼,并没有要进门的意思。
掌柜的第一眼看到这三个和尚,就知道都是得道高僧,因为那个年老和尚身披金丝条纹的红色袈裟,身后两个中年和尚身上黄色僧衣的衣料也不是凡品,跟那些达官贵人身上的上等绫罗绸缎无异。
这身打扮,除了那被尊为佛教第一寺白马寺的大和尚有这手笔,再就是建康皇城内的国寺相国寺能有这份实力。
因为当时社会虽说和尚的地位很高,但是整体的生产水平并不高,很多达官贵人都穿不起上好的绫罗绸缎,只能穿劣质品与粗布麻衣,因此不是所有的寺庙都能让高僧有一件品质极高的僧衣在身。
“嗯哼!”
掌柜的故意对着店小二咳嗽一声,意思很明显了。
店小二马上堆起笑脸,快速跑到门外,在三个和尚面前先是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三位大师远道而来,山湖之间有失远迎。”
说完之后,店小二立刻恢复到了他原来那恭恭敬敬的模样,对着三个和尚点头哈腰,笑脸相迎。
后面的有个中年和尚看店小二这般模样,微微一笑,缓缓说道:“皇城就是皇城,连一个店小二都这么有佛性。小二,我家师尊远道而来,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整一番,然后去山上参加竟陵王的论道,你这客栈可有上好的厢房?”
店小二听那和尚这样说道,虽然知道这些和尚是去准备参加竟陵王的论道,但还是有些迷茫,和尚一般不住店的,随便到哪个寺庙都会得到很好的待遇,不会在一般俗世客栈打尖住店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